南极长城站本月起“更新” 外高桥专用码头月底验收 新“雪龙”号披上红袍十月出征 董纯蕾 |
|
本报讯(记者 董纯蕾)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本月可谓三喜盈门。记者今天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雪龙”号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新“雪龙”号将改披红色“外衣”。此外,中国极地考察船第一个专用码头月底交付验收,而位于南极科考第一线的长城站也在月初启动了建站以来规模最大的改造工程。 “雪龙”号改造工程过半,新建的上层建筑已与船体合龙。千吨浮吊使了2个多小时的劲,才让7层楼高的上层建筑主体,缓缓由地面“攀”上了新“雪龙”号。接下来,工程人员将布置管线、铺设电缆,大部分设备将在本月陆续上船安装调试。最引人关注的是,新“雪龙”号将告别黑白两色,披上鲜艳的红色外衣。 “雪龙”号从1994年起先后承担了10次南极科学考察和2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作为中国执行国际极地年行动计划的“坐骑”,新“雪龙”号刚出船坞就将启航,于10月底开始第24次南极科考,出发地是刚建成的极地科考船专用码头。 极地科学考察船专用码头位于长江南岸外高桥5号沟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全长250米。单一航次上万公里的极地科考之旅,今后就将从这里开始。占地235亩的国内基地建设将分期完成,一期工程建有堆场、管理楼、仓库等,二期工程则将陆续建设科研楼、培训中心、科普馆、训练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生活楼等。 而在万里之外,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已有22岁。它建于1985年,当年施工、当年完成、当年投入使用,许多设施功能不全,耐腐能力偏低。而长城站所在地的地下水有中等腐蚀性,站内许多设施眼下已“一触即溃”,一脚踩穿地板的情况几近发生,更新改造已成当务之急。 根据设计规划,长城站将新建一幢1000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并改造站内的实验条件和通讯、交通系统,同时配备综合活动中心、废物处理房、污水处理房、锅炉房等,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980平方米。另据悉,我国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建于1989年的中山站也将开始改造。 详细 070824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