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新都会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B24版:e生活·掌上天地
    
2007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极长城站本月起“更新” 外高桥专用码头月底验收
新“雪龙”号披上红袍十月出征

董纯蕾

  ■ “雪龙”号改造后的电脑效果图 本报记者 楼文彪 摄

  本报讯(记者 董纯蕾)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本月可谓三喜盈门。记者今天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获悉,“雪龙”号改造工程取得阶段性胜利,新“雪龙”号将改披红色“外衣”。此外,中国极地考察船第一个专用码头月底交付验收,而位于南极科考第一线的长城站也在月初启动了建站以来规模最大的改造工程。

  “雪龙”号改造工程过半,新建的上层建筑已与船体合龙。千吨浮吊使了2个多小时的劲,才让7层楼高的上层建筑主体,缓缓由地面“攀”上了新“雪龙”号。接下来,工程人员将布置管线、铺设电缆,大部分设备将在本月陆续上船安装调试。最引人关注的是,新“雪龙”号将告别黑白两色,披上鲜艳的红色外衣。

  “雪龙”号从1994年起先后承担了10次南极科学考察和2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作为中国执行国际极地年行动计划的“坐骑”,新“雪龙”号刚出船坞就将启航,于10月底开始第24次南极科考,出发地是刚建成的极地科考船专用码头。

  极地科学考察船专用码头位于长江南岸外高桥5号沟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全长250米。单一航次上万公里的极地科考之旅,今后就将从这里开始。占地235亩的国内基地建设将分期完成,一期工程建有堆场、管理楼、仓库等,二期工程则将陆续建设科研楼、培训中心、科普馆、训练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生活楼等。

  而在万里之外,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已有22岁。它建于1985年,当年施工、当年完成、当年投入使用,许多设施功能不全,耐腐能力偏低。而长城站所在地的地下水有中等腐蚀性,站内许多设施眼下已“一触即溃”,一脚踩穿地板的情况几近发生,更新改造已成当务之急。 

  根据设计规划,长城站将新建一幢1000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并改造站内的实验条件和通讯、交通系统,同时配备综合活动中心、废物处理房、污水处理房、锅炉房等,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980平方米。另据悉,我国位于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建于1989年的中山站也将开始改造。

  详细 070824101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