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科院上午公布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抽样调查结果 家教请得多 成绩反而差 王蔚 |
本报讯(记者 王蔚)围绕“要提高学业成绩,就必须增加课业负担?”这个关键问题,市教科院普教所今天上午发布对本市5个区23所“二期课改”试点中小学校共6505名学生做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请家教次数越多的学生,成绩反而越差。 作业过量成绩下降 为了考出好分数,进所好学校,许多家长和教师都自然地想到要多补课、多请家教、多加作业,反对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玩耍上,随时敦促他们埋头苦读。然而调查显示: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无明显关系。课业负担过轻,成绩不太好;课业负担过重,成绩最差;课业负担比较轻时,成绩最好。学业成绩与作业时间也呈“剪刀差”关系,即不做作业与做作业时间太多,成绩都不太好。调查发现,四年级和七年级的教师,如果布置的作业量分别为1小时和2小时,所教学生的整体成绩会远远优于作业量过重或过轻时的成绩。 补课效果因人而异 调查显示,有38.7%的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有偿家教或学科补习班,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而补课效果也因人而异,学业成绩并不完全随家教次数增多而提高。自身条件及所处学习环境的差异,使不同学生完成同样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差距很大。对七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没有请家教的学生成绩最好,家教次数越多的学生成绩越差。每周家教或补课次数多于3次时,学生成绩明显下降。 学校减负家长加压 尽管课业负担与学业成绩并无很大关系,但受调查的学生普遍表示,课业负担在不断增加。市教科院教育学博士汤林春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高一级的学校招生时,仍过分依赖升学考试成绩。近年来,上海高校招生增加了学校自主权,中等学校招生增加了推优名额,但规模太小,绝大部分学生还是靠一次高考、中考成绩决定升学。因此,即使学校“减负”,一些家长也并不“领情”,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态使他们想方设法给孩子“加负”。 评论 0708241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