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时,校园建筑的屋顶上有一些灵巧的身影—— 剑桥“夜爬族” 屋顶找乐趣 胡若愚 |
|
一百多年来,英国剑桥大学一直存在一个神秘的学生社团:其成员从不在白天活动,外界也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然而,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会在一些建筑的外墙和屋顶上发现他们灵巧的身影。 这些人身手敏捷,不借助任何专业工具就能爬上某座学院的尖顶。对他们来说,在夜间攀爬学校建筑就是天大的乐趣。这就是剑桥大学著名的“夜爬”俱乐部。 攀岩鼻祖 夜晚行走在剑桥校园内,如果你抬头看一看路边建筑的屋顶,也许就会发现几名“夜爬者”。他们身穿深色衣服,通过不同路径爬到屋顶。“夜爬者”动作很快,5分钟内,他们的身影就消失在夜幕中。片刻后,他们又出现在邻近一座建筑的屋顶。 他们来自“夜爬”俱乐部——一个在剑桥大学正式注册、同其他学生社团一样历史悠久的团体。他们一届一届地传承下来,其组织性并不逊于剑桥其他任何一个社团。由于仅在黑夜活动,其成员对外常以假名自称,外界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因此这一社团颇具神秘色彩。 法国“蜘蛛人”阿兰·罗伯特以徒手攀爬世界各地的摩天大楼闻名,攀岩如今已是一项深受欢迎的户外体育运动。而在此之前,一些剑桥学生就在天黑后,自发地聚集在学院建筑下,展示各种攀爬技巧,相互切磋经验。他们也许是攀岩运动的鼻祖,因为世界上首批介绍攀岩技术的书就是继承了20世纪早期剑桥大学《校园建筑攀爬指南》的精华。 “夜爬者”绝非那些酒吧关门后无事可做、消磨时光的学生。一些“夜爬者”后来成为真正的登山运动员,并向阿尔卑斯山以及更多山脉发起挑战。 上房有术 一名俱乐部成员在1937年写下《剑桥夜爬者》一书,描述了大多数学院建筑的攀爬路径,并提供各项安全建议,很快被“夜爬者”奉为宝典。 爬楼最常用的方法是借助“夜爬者”称之为“烟囱”的墙面——两道相对的墙体,其间空隙只够让“夜爬者”跨骑着爬上去。“爬墙的时候,要一只脚踩在面前的墙上,另一只脚踩在身后的墙上,样子很不雅观。”一名“夜爬者”说,“当然你也可以利用其他凸起的辅助物:排水管、石墙的凹槽、还有滴水嘴。” 如果不是2年前装上了报警器,菲茨威廉博物馆到现在还是“夜爬者”的最爱。这座图书馆的外墙不像国王学院礼拜堂那样陡峭,但墙壁外形比冈维尔-凯厄斯学院的老图书馆复杂得多。它不隶属于任何学院,晚上没有值勤人员。 戴夫·格里姆韦德去年从剑桥大学毕业,现在正在拉夫伯勒接受训练,即将成为一名特技演员。他的第一次夜爬就是在菲茨威廉博物馆。“许多夜爬者的‘第一次’都是在那里。当时天还没暗,我们爬到博物馆屋顶,然后插上一面英格兰白底红十字旗。”他说,“底下的人开始注意我们,人行道上聚集了一大群人。于是,在他们叫来警察之前,我们从原路爬了回去。” “这真是一项奇妙的运动,”一名夜爬者这样描述,“再也没有比在屋顶上倾听午夜钟声更让人心旷神怡了。” “雁过留痕” “夜爬”运动之所以经久不衰,原因不只是它的浪漫和神秘。尽管危险性一目了然,但“夜爬者”还是喜欢时不时来点恶作剧。有一段时间,“夜爬者”中流行将短裤或内衣留在屋顶避雷针上,作为自己的“名片”。 正在攻读工程学博士学位的戴夫·威廉斯就曾尝试过这种恶作剧。一天晚上,威廉斯和二十来个“夜爬者”攀上菲茨威廉图书馆屋顶的大平台。他们开始留“纪念品”时,突然被2名在楼下巡逻的警察发现。当时,威廉斯正将自己的短裤挂上屋顶一座尖塔。警察大叫一声,众人立即分散逃跑。由于忙着提裤子,威廉斯落到了队伍最后。他沿着排水管爬回地面,看见2名警察冲过来,便夺路而逃,最后借助灌木丛和围墙的掩护,才“虎口脱险”。 其实,警察对于攀爬建筑的态度通常十分开明——只要没有发生诸如损坏建筑之类的事情,便不再追究。但“夜爬者”常常会被警方交由学校处理,校方就严厉多了,有时甚至会开除“夜爬”学生的学籍。 国王学院的门卫总管很支持这种处罚方式。他曾气愤地说,这是对国王学院礼拜堂建筑“纯粹的破坏行为”。相反,礼拜堂的负责人约翰·布特尔谈起“夜爬者”的恶作剧,却乐得直笑。“大约4年前,有名‘夜爬者’将一个马桶绑在屋顶的避雷针上,”他说,“可能会有人不高兴,但我想多数人对此很宽容。” 胡若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