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晤主张“战犯无罪论”的法官后人 安倍上印度为东京审判喊冤? 冯武勇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3日离开印度首都新德里前往加尔各答,会晤了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称日本战犯“无罪”的印度法官帕尔的长子。韩国和日本媒体质疑,安倍此举难免给外界留下有意替“东京审判”翻案的印象。 “法理”无罪 安倍23日在新德里说,帕尔法官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表现出“高贵的勇气”,“至今赢得许多日本人尊敬”。抵达加尔各答后,安倍与帕尔长子的会晤持续约20分钟,席间重复了上述“评价”。 帕尔何许人也?为何“许多日本人”对他没齿不忘?“高贵的勇气”又是什么? 1946年,经盟国授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设立,审判团由来自美、中、英、苏等国的11名法官组成,帕尔法官是当时仍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代表。1948年,法庭对25名甲级战犯公开宣判,“战争狂人”东条英机等7人被判绞刑,16人无期徒刑,2人有期徒刑。 判决由11名法官投票决定,帕尔是唯一一名持有异议的法官。他认为,二战开始时,国际法尚未有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的罪名,不能在事后定罪追究,他因此从“法理”上主张25名甲级战犯全体“无罪”。 奉为“英雄” 帕尔的逻辑没有得到其他法官认同,国际司法界也普遍认为,这种思维忽视了国际法中有关战争罪行的发展脉络。但“战犯无罪论”得到一部分日本人热烈追捧,成为他们试图逃避战争责任的“救命稻草”。在日本战后时时掀起的“翻案”浊浪中,那些人总会捧出“帕尔判决书”,否认“东京审判”的正义性。 日本右翼势力更把帕尔奉为“英雄”。1966年,帕尔应本人就是甲级战犯的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邀请访问日本,裕仁天皇授予帕尔一等勋章。2005年,祭祀有14名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还专门立起一个帕尔的“表彰碑”。 实际上,日本右翼出于政治目的,对“帕尔判决书”有断章取义之嫌。帕尔主要从“法理”层面质疑有罪判决,并非要正当化日本的战争罪行。“帕尔判决书”特意指出,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暴虐行为有“压倒性的证据”。 动机何在 安倍称,他会晤帕尔的长子目的之一是“叙旧”,因为当年邀帕尔访日的岸信介正是安倍的外祖父。日本政府方面则称,这是“日印友好关系的象征”。 但韩国和日本诸多媒体表示质疑和不安。韩国《朝鲜日报》发表题为《日本甚至跑到印度“喊冤”》的社论说,安倍不辞劳苦,跑到印度“拥抱被日本军国主义者视为英雄的一名法官的后人”,目的是“宣扬甲级战犯无罪”。 安倍在加尔各答还会晤了有印度“独立英雄”之称的博斯的后人。博斯与甘地齐名,但主张用暴力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后来在东条英机支持下成立了一支武装对抗英军。 一直以来,从“白人殖民者”手中“解放”亚洲殖民地,是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罪行辩护的一大理由,一些人甚至把印度独立的功劳揽到日本身上。 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22日刊文指出,安倍此行又是会晤帕尔后人,又是会见博斯后人,给外界的印象是:日本领导人又开始美化过去的侵略战争。 冯武勇(新华社供本报稿) 评论 07082411601 (相关报道见今日《新民环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