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轶事 陈钰鹏 |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常和菱角打交道,因为菱不仅能吃,而且还能玩。有一种黑色(或棕色)的两角弯成弓形的菱,在我的故乡叫“趴菱”。有些人将上嘴唇的胡子修成两边翘起来,像趴菱的样子,这样的胡子因此被称为“趴菱胡子”。将趴菱煮熟了,从中间穿透一个孔,然后把菱肉抠掉,插进筷子,穿上绳子拉动,趴菱便像风车般转起来。如孔不穿透,则成一个可吹的趴菱哨子。 菱的原产地在欧洲,改良种则产我国和印度。菱的外形特点是有角,有两角、三角和四角的,但也有无角的,如闻名江南的嘉兴南湖菱,因无角,故又称圆菱、和尚菱、馄饨菱。 菱角是鲜美的水生果品,生吃爽甜多汁;煮熟了粉绵可口,能顶主食,味不亚于栗子,所以欧洲人称菱为“水栗”。李时珍曰:“嫩时剥食甘美,老则蒸煮食之,野人暴干,剁米为饭为粥,为糕为果,皆可渡荒歉。盖泽农有利之物也。”菱角营养丰富,夏日里做一份菱肉烧豆腐,清爽、美味、消暑。菱粉不仅是烹调时不可或缺的勾芡粉,而且能保护皮肤黏膜,有养颜作用。明目清心、增强视力是菱的又一功效,在防癌抗癌方面,菱也有辅助作用。 古时,杭州西湖与杭州湾相通,后因泥沙淤塞堰堵而独立成湖。宋时,西湖因菰菜(茭白)丛生,葑草芜蔓而渐趋堵塞,湖水减少。其时苏东坡被贬任杭州太守,他便招募民工,整治西湖,用湖中挖出的葑泥筑成一条横贯西湖的长堤——苏堤。同时在湖中广种菱角,因菱角的横枝呈网状倒生于水中,可达3米之深,从而阻止了其他蔓草的生长,使西湖重新碧波万顷,造福于民。 菱角的优良品种除南湖菱以外,尚有苏州的水红菱和白洋淀“三宝”之一的老菱角。白洋淀人有一句谚语:七菱八落。说的是那里的菱角7月成熟,8月脱落。在欧洲许多地方,菱角几乎面临灭绝,不少国家因此将菱列入保护植物,并把生长菱角的小镇开发成旅游胜地。 中国许多古代诗词中,可读到夏日的湖塘采菱歌声萦绕的景象,采菱女边唱菱歌边采菱,看似悠闲,其实隐藏着多少凄苦呀:“采菱科,采菱科……采得菱来余几何……但采菱科救饥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