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一些神秘的江河湖泊中,在人们的传说中常常有巨型水怪出现。科学家表示,这些水怪不过是一些巨型鱼而已,由于巨型淡水鱼数量稀少且很难被捕捉到而显得神秘。为了探索那些神秘的巨型鱼,也为了更好地保护那些鱼,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泽博·霍甘教授牵头组织了一个“全球大鱼项目”,并评选出了哲罗鱼、巨鲶、白鲟等十大巨型淡水鱼。
全球大鱼项目是第一个全球性的试图记载和保护世界巨型淡水鱼类的研究项目,项目旨在研究那些可以长到200磅(90千克)或6英尺(1.8米)以上的巨型淡水鱼,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价值。目前,项目组研究人员在全球已经锁定的研究对象约20多种,我国的白鲟、中华鲟在其研究之列,它们均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处于濒危状态。我国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参与了全球大鱼项目,该实验室将与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全球大鱼项目组、内华达大学在淡水鱼类特别是中华鲟、白鲟保护方面开展合作,主要开展白鲟资源调查、长江上游中华鲟放流追踪以及野生中华鲟卫星定位等研究。
由于人类并不适合在水下生存,因此水下像太空一样令人好奇,而丰富多彩的水下生物使得水下探索比太空探索更有趣。目前,人们对海洋的兴趣很大,也十分关注海洋的环保,却对近在咫尺的江河湖泊无动于衷,把大量的废水和污水排进淡水水域。许多大型鱼类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包括过度捕捞、大坝建设、航运交通、污染,以及栖息地遭到破坏等。大型水生物种的消失已经成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霍甘教授表示:“保护大型淡水鱼的重要性应该等同于保护老虎和鲸类。许多地方的大型水生物种正濒临灭绝,致使可供科学研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据悉,在未来的三年里,霍甘的科研范围将覆盖14个江河湖泊系统。
霍甘教授表示:“大型鱼类不但是宝贵的渔业资源,更是淡水水域的环保指针。清洁的淡水水域里会孕育出大型鱼类,而那些受污染的水域里大型鱼类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绝迹了。而那些神秘的大水怪往往出现在偏僻的湖泊中,一方面是大型鱼类适合在干净的水域中生存,另一方面是偏僻水域很少捕鱼,那些大型鱼不会受到人类的干扰。我们调查大型鱼类,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引起人们对淡水水域的保护意识。” 杨先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