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 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声呼唤”与“小声抒情”
——报人画家张安朴美术作品赏析
李源德 忻才良

  ■ 以上4幅为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 愿我们有一个宁静美好的世界
  ■ 科隆大教堂
  ■ 庭院的墙
  ■ 春日的云翔寺

  报人画家张安朴,耳顺之年,双喜临门:今年记者节,解放日报、市记协、市美协联袂为他举办《一个拿画笔的报人——张安朴美术作品展》;由上海三联书店为他出版的一本大型精美画册,在展览会开幕式上首发。这两件盛事,既是对张安朴近30年美术编辑报人生涯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他绘画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张安朴的美术作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一个拿画笔的报人”,从事“大声的呼唤”。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他创作的宣传画、平面招贴设计八十余幅。这些宣传画,平面招贴于墙面、橱窗、画廊,多为配合党的宣传工作,涉及四化建设、国防教育、“五讲四美”、英模人物、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等重大主题。画面有形无声,但是,经过张安朴的精心构思、巧妙设计,他的宣传招贴画却成了有形有声的话筒喇叭。通过宣传画,让群众振奋爱国热情,崇敬英雄人物,褒荣贬耻。宣传画便成了倡导文明、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声鼓动”。

  他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宣传画《啊,未来》,堪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第一幅新概念宣传画,其艺术想象极为张扬,具有科学的前瞻性,画面背景呈现的现代化图景,与今天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景象何其相似!80年代初期,他创作的一组歌颂读书的宣传画,先后参加全国美展,殊获好评,其中《书籍是知识的窗户》,构思奇特,画面出新出彩,获全国宣传画一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8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一批文明图示作品,如《教师节宣传画》《学雷锋》《“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同时配合重大社会节庆,活动的招贴画《青年艺术节》《慈善募捐》《国际住房年》《安全生产月》《植树节》和《世界环境日》等。90年代创作的一批上海国际电视节、电影节、艺术节招贴画,亦都受到主办单位好评,对市民起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张安朴创作的宣传招贴画,更能抓住重大主题、重大事件、重大节庆,及时绘制《抗击非典》《纪念小平百年诞辰》《共和国诞辰》乃至《特奥运动会》《世博会》等作品,都能凸现爱国爱党主题,彰显社会和谐主调,显现人道主义情怀,突出环境保护、关爱民生、科技发展的主旋律,配合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形象有力的推动作用。

  如果说张安朴的宣传招贴画是“大声的呼唤”,邮票及邮品设计是“远声的飞鸿”,报纸的版面设计、报刊配图是“无声的编辑”,这充分显示了鲜明的报人美编的职业个性,那么,他的上百件黑白速写、钢笔淡彩速写以及水彩油画作品,就绝不是他自谦的“小声的抒情”,而是显现了他画界的大家风范——跋涉名山大川的采风行止、广阔的艺术视野、细腻的生活观察、扎实的写生技巧。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