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蚌壳里的沙石

晏秋秋


  越冗长的变化,结束得越突然。因为变化到了尽头,变无可变。

  范志毅离开苏州趣普仕队,当然就是这样。让人惊讶的,并不是他的离开,而是一向倔强不愿低头的范志毅,竟然坚持到现在才说“拜拜”。圈内人都知道,这支球队已有半年发不出钱,当初推荐范志毅去趣普仕队的朋友,也早已抽身走人。

  今年年初,与范志毅一起参加一个聚会,有上海球迷当街拦住老范,口口声声说:“大将军,你为什么不在上海发展?你就是上海足球的牌子啊。”

  老范当然无语。这些年来,范志毅越来越像一头躲在孤独角落里的狼,受伤了,也只能舔舔伤口。上海是他扬名立万的地方,但1995年的“城市英雄”,如今也只能游走在上海周边,在“日暮乡关”的问号中,惆怅地望一眼故乡的云。

  前不久,范志毅在香港踢球时的老板,收购了英超伯明翰队。有朋友让他打电话给前老板“找找方向”,范志毅耸耸肩膀:“他归他,我归我。”

  宁当鸡头,不为牛后。范志毅天生就是要当大哥的,幼时与小伙伴去吃馄饨,范志毅就会掏出5角2分,买下4碗馄饨,大叫一声“我请客”。但在现实生活中,“带头大哥”的命运,往往不那么美妙。楼世芳、徐泽宪、朱骏、卫平、李文壅,上海足坛先后这么多“大佬”,都曾想过“重用范志毅”,但每一次,反对声接踵而至,就连另类如朱骏者,都不得不摇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他。”

  不喜欢范志毅的人很多,这主要因为,这个社会很多人都想当主角,而范志毅就是挡住镜头的那个人。想想也是,在一支足球队中,除了徐根宝,谁能和范志毅抢风头?

  足球圈外,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范志毅。中邦与范志毅闹得不可开交时,本报一名资深报人就曾发问:“为什么要支持范志毅?”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却也很有误导性。我一直认为,当范志毅头脑发热,挥拳打向保安时,他是大错特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当范志毅与人争执时,他就是错的那一方。

  范志毅就像蚌壳里的那颗沙石,辗转磨砺,蚌不舒服,沙石又何尝舒服过?就像这次他离开趣普仕队,依旧闹得满城风雨,还要在博客上把话说绝,将事做绝。作为一直关注他的媒体人,我不劝他,劝也劝不动他。其实这就是范志毅,他宁愿做错事后反悔,也不愿意躲闪任何人的视线。

  大概,范志毅还没找到他的“贵人”。直到现在,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这样,我就不是范志毅了。”   晏秋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