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服务指南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典藏鉴赏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创意设计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厢情愿,何来鼓掌?

王嵎生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经结束对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访问。由于带的“礼品”颇丰,期望值也很高。但有关国家对藏有冷战思维的货色,如图谋对付中国的“自由与繁荣之弧”、“价值观外交”等等,却不以为然。

  据接近安倍代表团的日本媒体透露,日本花大力气拉拢的印度,“对首相(在国会)演讲的反应也不佳”。安倍在他的演讲稿中,原本标出了一些空白,专门等待听众鼓掌,但是到了那个点却没人鼓掌,同行的工作人员大有“失落之感”,说:“哪怕是有一点反应也好啊”。日本媒体也承认,访问的“战略目标”没有得到期待的共鸣。

  据说安倍晋三是饱读诗书的人,很懂历史,而且比小泉更务实。他为何没有想到,时代不同了,死抱着冷战思维不放,继续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哪里还有市场?日本既然要同中国构建“战略互惠关系”,为何又要“处心积虑”图谋包围和牵制中国?中国老百姓很难理解,印度等国的有识之士似乎也很难理解。印度国会议员对他的“战略演讲”反应冷淡,掌声零落,并非偶然,值得安倍先生三思。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