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阳光特奥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5版:求职· 留学扫描
 第B26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7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28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0版: 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镶板?砚台?

童孟侯


  ◆ 童孟侯

  上个月,我到广东肇庆的端砚村去采访。记得清代的陈介亭夸奖端砚“贮水不耗质之润也”,是的,做砚台的料子最起码不漏水不渗水,否则何以磨墨?我走进端砚村一家制作砚台的老百姓家,特地买了一块还没有打磨雕刻的麻子坑石料(200元),马上舀了几滴水,浇在石料上。果然,那端砚石料一点水都不吸,把水抹干,甚至连水痕都没有留下——此乃后话。

  我一直很喜欢小块的红木镶板,它们小巧玲珑,握在手里盘摸细看,借用一句成语叫“得心应手”。不是我不想收藏大型的红木镶板,实在是缺少放置它们的豪宅大院。小块的镶板原来是镶嵌在红木椅子上的,或者镶嵌在花窗上、寿桥顶上、牌楼上、门樘板上,堪称整个器具之精华,起画龙点睛作用。我收藏这些红木镶板,有的把它们配上镜框,那就是一幅特别的艺术品了。还有的,当我的亲朋好友买了新居,装修完之后,我以为“生腥气”太重,于是送一块老红木的镶板,压压“生腥气”。

  数年前到吴中路的旧家具市场去玩,从老板的台子上看到一块长7.5cm,宽11cm的椭圆形老红木镶板(见图),包浆滋润,木质坚硬,左右两边还刻着两个鹿头,也许是讨一句口彩叫“路路平安”吧?我问老板:这块东西开什么价?老板回答:三百。我说:这么小的一块镶板要三百,再说雕工也很简单,便宜一点吧?老板说:什么“镶板”?你看看清楚,是红木砚台哪,快买回去吧,今后这样的宝贝再也看不到了!

  我买回家细看,果然,这块红木板的中间有个凹陷,四周还刻有盛水的槽。砚台有石砚、玉砚、陶砚、瓷砚、瓦砚,甚至铁砚、金砚和银砚等金属砚,就是没听说过红木砚。原因很简单,第一,木头不易长久保存;第二,木头渗水吸水。我喜欢收藏红木镶板,无心插柳,捡漏捡到一个红木砚台,这对我这个写写弄弄的人来说,还有点匹配。

  再一思忖,说不定红木砚台存世很多,我自作多情呢?于是即刻上网点击“红木砚台”。我搜到了唯一一个重达8公斤的大红木砚台,它的尺寸是50cm× 35cm,磨墨处雕在右下方一个井字形的方框内,砚台的背面还有诗一首:“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并且还刻着制作年代:“乾隆七年”。我顿时就有了小巫见大巫的感觉。

  接着再看网友们的跟帖:有说“起码不是红木的”,有说“老红木新刻”,有说“工太差,新旧都没有什么价值”,有说“什么御制,是假的”,还有的干脆说“树脂加色”……真叫群起而攻之。

  我一时间糊涂了,我淘来的宝贝疙瘩,是镶板?还是红木砚台?还是腕枕?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是半真半假?只能求教于广大百姓藏家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