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楼”响应本报和新民网倡议 首款“家常月饼”中秋亮相 鞠敏 金志刚 |
本报讯(记者 鞠敏 金志刚)今年中秋,拒绝“豪华月饼”。昨天本报头版头条《走“环保路线” 吃“家常月饼”》一文在广大读者和网友中引起强烈反响。杏花楼食品餐饮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第一个来电揭下“英雄帖”,表示愿意多生产节约型、环保型、价廉物美的月饼。新民晚报社领导也当即拍板,本报及旗下新民网愿与“杏花楼”联合推出首款“家常月饼”,意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厂家能加入生产“家常月饼”的行列。 市场上多一些价廉物美、环保节约的“家常月饼”,少一些华而不实、铺张浪费的“豪华月饼”,是广大市民在今年中秋前的一个愿望。一位网友在新民网上说:“现在市场上的‘豪华月饼’不是在卖月饼,而是在卖‘牌子’,但不能因为是名牌、五星级酒店名号、外国著名品牌,就让价格‘飞上天’。” “杏花楼”创始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历年来主推“平民月饼”。“杏花楼”表示,请新民晚报、新民网监制,联合推出新款“家常月饼”。目前,包装设计已有初步框架:外包装纸盒拟用竹子、芦苇做的环保型纸张制作;图案设计和印刷简洁、明快,既不失中秋韵味,又节省印刷成本;盒内不作累赘装饰,只须卫生、实用。 本报和新民网力推的这款“家常月饼”售价将远低于市场价,在月饼数量和质量上绝不打折扣。杏花楼月饼素有外形美观、色泽金黄、软糯润滑、口味纯正、香甜适口的鲜明特色,“家常月饼”决不会“砸自己的牌子”。 本报将推出“中秋特刊”,与读者一起温习中秋传统由来,共话中秋美好祝愿,介绍月饼多种吃法,回忆中秋浪漫故事……这份“中秋特刊”将伴随“家常月饼”一起来到您的家中。 评论 070826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