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阳光特奥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4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5版:求职· 留学扫描
 第B26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7版:求职· 移民动态
 第B28版:求职· 培训动态
    
2007年8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一个人抱怨 没有一个人放弃
——记特奥巡展中特奥运动员的朴实表演
俞剑 刘博

武术表演
  ■ 手工制品让社区居民啧啧称赞 彭幼龙 孙中钦 摄

  伴随“走近特奥、支持特奥”巡展进社区的,常常是特奥运动员的朴实真诚的歌舞表演。琳琅满目的智障人士的手工作品和美术作品令人瞩目,而生动的演出更进一步拉近了健全市民与智障人士的距离,展现出智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风采。

  精彩背后的故事

  在普陀区巡展开幕式文艺演出上,《特奥棒棒仔》的节目征服了现场的所有观众,其中一个在台上熟练转着呼啦圈的男孩令人印象深刻。他叫梁潇,今年21岁,是这个节目的“核心人物”。普陀区启星学校校长郭海瑛介绍说,这个节目表演中的大部分人都将参加10月份特奥闭幕式上呼啦圈队、热力操队的表演,梁潇更是闭幕式时将领头转呼啦圈的重要人物。为了出色圆满地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已经合练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不累,我很开心。”虽然已经浑身是汗,梁潇仍笑呵呵地说道。

  表演队伍中,最小的演员才9岁,最大的有20多岁,年龄的跨度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团结和友谊,演出结束,他们互相鼓励,关系亲密。今年六年级的顾佳鑫,以前不会说话、不会跳舞,来到表演组后,老师们一遍遍地训练,耐心地开导她,让她融入这个集体。如今在舞台上的她非常活跃,在场下也能开口和伙伴交流了。“从刚刚接手到如今的一年时间,他们的变化是显著的,”带队的傅蓉老师感慨道:“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使得他们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不论是口头交流、行为习惯,还是表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就是开展活动最大的成功。”

  而最让傅老师感动的,是这群孩子的坚持与毅力。为了配合迎特奥的宣传,他们经常要去上海电视台排练、录制节目,一去就是大半天,从下午二三时到晚上7时的不间断排练是普通人都很难坚持的辛苦。“到了最后,他们很多人都已经站不住了,就蹲在地上,肚子饿了,也只能忍着。”傅老师说,“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抱怨,没有一个人放弃。”

  表演感动观众

  整台演出,观众的掌声一次比一次热烈,来自曹杨社区的76岁老人仲荣灿感动得热泪盈眶:“能够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人生。”

  在场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观看参与这样的特奥活动,大家都被震撼了,在活动结束后,寄语特奥的留言本上留下了很多人的签名和祝福。来自南政11部队的小伙子曾率写道:“从你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军人一般的亮剑与战斗精神,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而来自凉城小学的余静更是坦言:“你们虽然智障,却依然能写一手好字,画一幅好看的画,我觉得自己很惭愧,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心灵之美,我将以你们为榜样,好好学习。”

  “你行我也行。”这是2007年特殊奥运会的主题,而在这些智障人士的身上,我们更是看到了这种精神——永不放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10月11日的江湾体育场看到他们的精彩表演,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风采。

  本报记者 俞剑 实习生 刘博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