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饮食有讲究 金迪 蔡东联 |
|
立秋已过,暑热却依然难舍申城。高温天让许多人遭受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人们常常感到精神疲惫、心浮气躁、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胸腹胀闷,甚至发展为咽干舌燥、便秘、口腔溃疡,体内就像燃起了小火炉一般。有人认为这是天热的自然反应,因此,在夏季并不注重营养素的补充,以致机体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量流失,机体免疫力也随之降低。那么,在夏季人们该如何做好饮食保健? 清淡加清补 在出汗多的夏季,人们饮水量增多,胃酸易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导致食欲不佳,再加上睡眠不足和天热贪吃生冷食物,如果进食油腻,势必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因此,宜少吃油腻食物,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平和为主。 夏季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也是蛋白质消耗量最大的时候。蛋白质要适量增加,一般蛋白质每日摄入量应在70~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瘦肉、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夏日的健康食谱里,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粗粮细粮、鸡蛋豆奶,一样也不能少。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如鸭肉、虾、鲫鱼、瘦肉、香菇、银耳、薏米等。经合理烹调,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不仅能增进食欲、补充营养,还能消暑健身。 不怕吃“苦” 苦味蔬菜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等功能。因此,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还能增进食欲、健脾利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可供选择的苦味佳品。 大多数苦味蔬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略微加些油即可。拿苦瓜来说,凉拌的方法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的维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会使维生素大量丢失。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补充盐分和维生素 当人体大量出汗或体温过高时,会流失大量的钠、钾等元素。补充水和盐以汤的形式较好,菜汤、肉汤、鱼汤可交替。对大量出汗的人群,应在两餐之间补充一定量的含盐饮料、淡盐开水。另外可食用含钾高的水果和蔬菜,如油菜、芹菜、毛豆、冬菇、土豆、紫菜、花生、香蕉、橙、红枣等。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温度适宜的茶水是消暑补钾饮品中的佼佼者。 高温出汗会引起水溶性维生素的大量丢失,尤其是维生素C的需要量比标准高1倍,同时也应补充B族维生素。在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中,如西红柿、西瓜、杨梅、桃、李等维生素C含量极为丰富。B族维生素在粗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肉、蛋类中含量较多。夏季人们可适当补充这些食物。 适量吃“醋” 天热人们出汗多,饮水也较多,胃酸相应减少,使食欲减退。适量食醋能提高胃酸浓度,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和吸收。如果在烹调时加些醋,可以使胃酸增多增浓,从而增加食欲。此外,烹调加醋还可以减少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并且有利于食物铁的吸收。夏季是肠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醋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对伤寒、痢疾等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饮食忌过凉 夏季虽天气炎热,但不宜多食用过凉的冷饮、冰棒、冰啤和冰镇水果。如冰箱里的西瓜,不应取出即食,应在常温下放置一会儿再吃。因为大量过冷食物会造成胃肠血管骤然收缩,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肠痉挛、腹痛、腹泻、消化吸收障碍。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饮更要有所选择和节制。另外夏天不能吃得过饱,尤其晚餐更不能饱食。特别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弱,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不能消化,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痛。金迪 蔡东联(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营养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