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 高

简单


  去古民居群落旅游,步入一座据说是二百多年的老宅子,中年主人笑脸相迎,逐一给我们讲解了屋檐的讲究,窗棂的含义,天井的意味,我心里想,如果他对每拨游客都这么详细解说,这一天下来也够累的。正要离开时,主人凑近我们,很神秘地说:“我有一个祖传了近千年的花瓶,你们要不要看一看……一般人我是不拿给他们看的。”碍于主人始终的热情,我们答应了。然后,主人带我们走进一个阴暗的里间,从一个旧木箱子拿出了那个“千年花瓶”。从品质和风格上看,这显然是一件旧物,但是否是“千年花瓶”就不得而知了。有朋友问:“可以摸一下嘛?”旁人答:“不能摸,手上有汗,会腐蚀的。”而主人却笑着说:“可以,摸一下五元钱。”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花瓶已经在朋友手里了,自然,别人便没再敢伸手。临走的时候,精明的主人向我们一行五人索要了十五元的“花瓶参观费”,外加五元的“花瓶抚摸费”。

  与老宅相距不远的是另一座老宅,我们彼此提醒着:“别再看什么‘古董’了啊!”正准备进入另一座老宅,一抬头却看见门口用漂亮的书法写着几个字:“书法会友,看热闹者止步!”这几个寒气逼人的字立刻就“冻”住了我们的脚步,正踌躇间,有朋友却先行走了进去……堂屋里挂着十几幅书法作品,看那宣纸泛黄的,一定是年代久远的古董,而有些油墨新干的,大概是主人的新作。先行进去的朋友装出内行的样子跟我们指指点点着那些作品,余光瞟向那个老年主人,却是一脸孤傲之色。大概看出我们是一群看热闹者,主人自始自终没搭理我们,在厅堂里没趣地转了一圈,我们只好灰溜溜地逃了……出了老宅,一群人都在议论着这个奇怪的老人。而后来的游客,大都在那冷若冰霜的“看热闹者止步”面前顿足片刻,尔后都折返了。回头再看那个老宅的门前,已经有几只麻雀在悠闲地跳跃了……

  离开这两座相邻的老宅,感慨良多,虽然它们风格相同年代相同,但两位老宅的主人却如此不同。他们同样拥有祖传的古董,第一位主人用以求物质的钱财,而第二位却用以求精神的知己。你可以说,第一位主人开放,第二位主人迂腐,你也可以说,第一位主人世俗,第二位主人清高。而“清高”对于今天的我们,是褒义词?是贬义词?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出淤泥而不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祖传的这些清高品质,正在一点一点地被风化着,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坚持,向物质低头。

  走在游人如织的古民居群落,看着这开发得有点过滥的景区,突然觉得,它不正像那个被抚摸了无数遍的“千年花瓶”吗?而在这个快被欲望之海淹没的角落,倏忽间发现还有这样一位遗世独立的清高老人,让我们觉得稀有并且珍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