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公益网站为啥有名无分? ——注册难令民间公益组织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 姜燕 |
|
“一元一心”“多背一公斤”“微笑图书室”……这些都是白领公益网站的名字。在上海,由白领自发成立的公益组织越来越多。在繁重的本职工作之余,这些充满爱心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为社会尽一份力。 虽然他们克服了时间和精力上的困难,但无法回避和许多民间公益组织一样的难题——难以取得合法身份,至今仍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游走。 拍卖所得捐给贫困的优秀生 “大家看,这件拍品是新鲜出炉的作品,由我们‘多背一公斤’的志愿者手编而成的纯银饰品。”台上,“一元一心”的创始人“大兵”充当拍卖师,手拿一条银制挂件,向台下热情高涨的“准买家”卖力地吆喝。 这是上周末在浦东新区市民中心举办的一场公益拍卖会,组织者是“一元一心”和“BLACKING”网站。拍卖,是“一元一心”网站一直采用的方式,每年两次,每次拍卖所得捐给家境贫寒的高中优秀学生。自2005年建立至今,“一元一心”网站捐助的第一批4个学生在今年高考中成绩很好,全部考取本科,最好的一个被华东理工大学录取。 拍品大部分来自“一元一心”网站上的注册会员,还有一些是从朋友那里得知消息的白领。有的自己带到拍卖现场,还有一些人认可“一元一心”的诚信度,将拍品快递给网站,这笔快递费用需自掏腰包。 这一次,共拍卖物品130余件,所得11185元。 利用志愿者资源省掉管理费 “大兵”真名陈天,今年30岁,是一名公关经理。2005年10月,陈天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在11月组织了第一次拍卖,拍得700多元后,他在12月赴安徽考察,选中了4名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作为捐助对象。 和很多公益网站一样,陈天也用整合志愿者资源的办法省掉管理费用。以这次拍卖为例: 场地:免费,由浦东新区市民中心提供 人员:全部由志愿者担任 通联:通过网站发布信息,联络人员 快递:由提供拍品的卖家自负 包括活动的海报、宣传PPT、名片和徽章,也由从事此类工作的志愿者承担。整个拍卖活动只花去100多元钱。 网站的管理工作也是由会员承担。“BLACKING”网站里有许多会计师、咨询师和律师,他们利用专业特长,为拍卖活动提供法律、会计和审计支持。参加公益活动时的交通、通信等费用,大家都各掏腰包,不计算在成本内。 将所有捐赠信息在网上发布 民间公益组织如何管好手中的钱,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为了规避风险,也为了自己的纯洁性,有些公益网站对“捐钱”这个敏感的字眼避之不及,采取了其他方式帮助捐助对象。 如网友“双胞胎”建立的“微笑图书室”,以捐书的方式,帮助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图书馆。由志愿者收集、联络学校,将地址和所需书籍的种类公布到网站上,愿意捐助者可直接将书寄给捐赠的单位。最后,网站还会将捐赠者和捐赠数量等上网,并不定期到学校回访,保证捐赠的有效性。 “多背一公斤”则由志愿者直接将物资送到受捐对象手中。发起人“安猪”酷爱徒步旅行,他在旅游中发现,如果多带一些东西,多多少少能帮助沿途一些贫困的孩子,于是建立了这个网站。很多贫困地区并不在常规旅游线路内,捐赠者必须特地跑到偏远的地区,将物品送给受捐者。 “大兵”的做法是,将每一次拍卖的所有物品、捐赠者、购买者和金额等详细信息全部上网,以供查询。 “娱乐化公益”消除“公益疲劳” 为了避免参与者“公益疲劳”,建在上海的公益网站不约而同地在走“公益娱乐化”路线。他们认为:整天组织大家去看望这个白血病患者、那个贫困儿童,容易让人产生“公益疲劳”,最终失去参与的兴趣。都市白领的特征,就是喜欢参加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公益变得有趣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 “娱乐化公益”确实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但也给公益组织本身发展带来障碍。首先是前来参加的人缺乏普遍的公益观念,大多数人抱着“好玩”的态度,10个人当中可能只有二三个人有自己的想法。这样,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因为公益是“劳动密集型”,没有固定的团队,很难保证每一次活动都能顺利进行。 正是如此,网站组织者,也就是“灵魂人物”的重要性和弊端也更凸显。“大兵”说:“我也有本职工作,万一我外出,所有活动就陷入停顿状态。” 本报记者 姜燕 评论 0708271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