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癌症病人的投诉

晏秋秋


  一位市民夜间拨通12319城建热线,投诉施工噪声扰民。当接线员表示向有关部门反映时,来电者一下子激动了:“反映反映,你们究竟要反映到什么时候,我是一名晚期癌症病人……”

  这真是一段震撼人心的录音。虽然事后查明,附近工地拥有夜间施工许可证,可以施工,在2010年世博会前肯定能完工。然而,这样一个癌症病人,他不可能会去考虑几年后的生活,他需要的只是片刻宁静,睡个好觉。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能得到满足吗?

  上海的城市建设近几年飞速发展,但随之产生的扰民问题,却也不容小视。有的地铁站建在居民家门口,基坑一挖,房屋开裂,带来安全隐患;有的工程要赶工期,虽有夜间施工许可证,但施工噪声日以继夜,让人难以承受。

  我想,“家门口造地铁”的市民不会不知道,再过几年,出门就是地铁站,交通会十分方便。然而,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假如震感明显,房屋开裂,在家呆得提心吊胆,那是啥感觉?

  投诉“夜间施工扰民”的市民,也不会不知道,一些工序需要连续施工,世博会“后门”关死,工期耽误不得。但同样,为他们想想,每晚酣睡中被机器声吵醒,天天休息不好又是啥感觉?

  强调百姓的远期利益,也得顾及当前利益。毕竟再美好的目标,需要和谐的现实支撑,也需要实实在在的措施,让老百姓信服。假如施工前,那位癌症病人家中的窗户,能得到改装;假如一些工地,能合理调整工序,尽量降低噪声,并做好、做透解释工作;假如那些“家门口造地铁”的居民,能被妥善安置或索性暂时动迁……

  当然,这么多“假如”,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得安心放心,困难应尽最大努力去克服。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