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师大附属外国语小学礼仪活动引来家长不同态度——
你同意孩子去同学家过夜吗?

王蔚


  今天是上师大附属外国语小学返校的日子。一早,顾兰娣副校长就收到了一摞由各位家长给自己孩子的同学写的生活礼仪“鉴定”。学校在暑假里开展的“我到同学家过夜”活动,引起了很多学生与家长的兴趣,然而也有家长表示对这一创意“不太能接受”。

  礼仪教育求特色

  “我到同学家过夜”是该校开展的一项特色礼仪实践活动,得到了积极响应,共有103名同学在家长的同意和支持下报名参加。在活动中,同学们要重点学习一些待人接物的礼貌礼节,比如如何以商请的口吻给对方的家长打电话约时间,上门时如何敲门问好,用餐时的基本规矩与礼仪,在他人家留宿应该遵守哪些文明礼节。在活动结束后,不仅同学们要写下体会,而且接待方的家长还要给做客的同学写出“礼仪评价”交给校方,作为该同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内容。

  待人接物有长进

  林淳同学的家长在评价到他家做客的小曹同学时写道:“该同学很懂礼貌,比如早上我们去上班,他都会说再见;吃饭时我们帮他夹菜,他总是把谢谢两字挂在嘴边。我们看到了他身上的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正是我们家孩子所缺少的。”黄家寅同学说,到同学家过夜,和刘启越同学下棋、看书、玩玩具,心情非常愉快,而且让我学到了他是多么的讲卫生啊!李思儒同学的家长惊讶地发现,在别人家生活了一晚上后,自己的孩子知道晚上睡觉前要洗干净自己的袜子了。

  个别家长存担心

  前不久,上海曾对千余名独生子女作调查,有66.9%的孩子希望家中能有兄弟姐妹与自己做伴。因此,“我到同学家过夜”的学礼仪活动,还是极有创意、极具针对性的。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对此项活动认同,比如,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同学家过夜是否安全,担心孩子会不会因羡慕别人家的条件比自家的好而产生自卑;还有的家长则干脆反对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更不同意让别的同学到自己家来玩。一些家长会以“没时间安排”等多种理由婉拒。

  对此,市教科院教育学博士汤林春认为,把孩子始终置于成人的庇护下,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上海妇女儿童热线主持人周美珍副教授则认为,到同学家过夜和同伴玩耍的宗旨很好,但也不要过于指望靠一天或一晚上就能改变孩子身上的缺点,毕竟,育人是要靠日积月累的。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0827105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