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儿?
民间悄然兴起续修宗谱热

江跃中 倪颖


  “我辈今日不修谱,三代之后谁知你?”这句话如今已成为网上热门的流行语。随着民间续修宗谱热的兴起,各种修谱网站也悄然诞生,“欧苏体例家谱”“填表修谱法”等修谱方法随之应运而生。

  记者日前获悉,8大本线装、印于1909年的《清泉张氏宗谱》已入藏上海图书馆。这本张氏宗谱距今已有近百年,记录了600多年间的张氏族人2000多人。

  600多年3次续修

  据考证,张氏宗谱与《镇海县志》、《小港镇志》上,都一致提到:原浙江镇海、现北仑小港衙前张氏源流,是600多年前元清泉场司盐令张子忠(安徽定远县人)定居发祥而来,于是就有了 “江南衙前张氏”的称呼。其祖传美举是提倡“修族谱以联疏远”。

  从1761年到1909年,张氏宗谱有过3次续修,一直由村上族人暗藏保存,历经劫难保留至今。

  在这本宗谱所列的张氏后人中,如今尚健在的只有一人,他就是今年已103岁高龄的老人张德标——中国京剧界将其誉为国宝级的“京剧活字典”。去年8月,张氏宗谱编辑委员会人士专程赴上海探望这位百岁老人。

  4年完成宗谱续修

  国内最大的注塑机生产企业海天集团董事长张静章,也是张氏族中人。据张静章介绍,由于上一代的宗谱已时隔近百年,存在了一些历史“断裂”。3年前,他们组织成立了编辑委员会,致力于再续张氏宗谱,并专门开通了一路寻亲热线电话:0574-86182891。

  如今,编委会在宗谱记录之外,又找到张氏后人2000多人,他目前正全力寻找失散在全国各地的张氏同宗,计划在2008年完成这次续修。

  现代宗谱网络化

  《清泉张氏宗谱》的续修,仅是目前众多续修宗谱活动中的一例。不少宗谱修订者还利用起现代科技,建立宗谱网站,或通过网络寻找后裔。

  进入袁氏家谱网站,上面显示此网站属于公益性个人网站。网站中主要涵盖:袁氏起源、袁氏迁徙分布、袁氏族谱排辈、袁氏文化礼仪、各地袁氏家谱序传、袁氏名人、袁氏作品、袁氏世系、袁氏源流等。

  河南省偃师市官庄村也成立了杨氏宗谱WEB站点,推出了网络版,并拟于2008年进行增补修订并交付重印。《济阳江氏金鳌派宗谱》还曾被评为中国三大宗谱之一。

  另外,续修黄氏宗谱理事会在网上发布了倡议书,为年久失修达80余年的宗谱积极寻求黄氏后裔。

  本报记者 江跃中 实习生 倪颖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