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校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后顾之忧—— 新生报到,感受人间温暖 张炯强 楼文彪 杨建正 雍榕 |
| ||
| ||
| ||
| ||
| ||
| ||
|
从上周六起,沪上高校开始新生报到。寄上路费,助学咨询,暑期家访,免费宿舍……贫困学子和送读家长刚踏进校门,就感受到了温馨服务。 “免费驿站”温暖人心 昨天是复旦大学2007级新生注册报到日。前晚,8对来自广东、广西的贫困学生父母住进了第3、第7学生宿舍的单间,这是学校为他们安排的“临时驿站”,分文不取。入夜,每个新生辅导员在校内查寻,凡尚未落实住宿的家长,马上安排进入“免费驿站”。 今年,复旦为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精心备好了“入学帮困锦囊”,准备了200套床上用品,200套生活用品。贫困学生只要向辅导员提出申请,经审核后就可领取。学校提前为贫困学生的临时学生卡中预存了90元,淋浴卡中预存了10元。对于个别特别困难学生,可发放应急基金300元至500元。 在生活物资发放现场,有困难的新生,凭学校发放的红色领用券一次领取物品。一位来自湖南的土家族贫困新生告诉记者,他一直担心自己的生活用品问题,没想一到学校他就发现:“即便身无分文,也能顺利入校学习。” 学校资助来沪路费 在工程技术大学,困难新生提前领取两个月的生活补贴。上海外贸学院的宿舍里,早早为贫困学子备下免费的棉被和洗漱用品。 同济大学的新生录取名单刚刚确定,学生处老师已经开始翻查档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新疆、云南,一个个电话打过去,告知助学政策,并对其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100多位学生,学校已寄出了来沪路费,人均200元左右。同时,对身处重庆、安徽等灾区的6名需要帮助的新生,学校老师和高年级学生还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登门“家访”。 提前家访贫困学生 新学年开学前夕,上海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冒着高温走访了10位困难新生,把慰问金送到学生的家中,一起送去的,还有封满怀深情的慰问信,以及各项帮困政策的详细讲解。 为了提早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将帮困工作前移,今年起,上海大学在每份录取通知书里都留下了学校的“迎新网站”的网址,其中就有困难同学登记专栏,目前已有400多位同学登记了困难情况。开学后,学校将建困难新生数据库,助学生安心求学。 校长来信鼓励成才 毕业于宜川中学的新生小赵日前收到了华师大校长俞立中教授的信,替他解读免费师范生政策,提醒他入学后的注意事项。据悉,俞立中校长向今年录取的每一名免费师范生都发了信。 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共招收了1000名免费师范生,学校为这些师范生度身定制了学习计划。此次,俞立中校长在信中鼓励免费师范生们不要仅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而要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在信的最后,俞校长叮嘱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感谢父母和家人,不要忘记感谢老师。希望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家门,怀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 本版摄影 楼文彪 杨建正 雍榕 本报记者 张炯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