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新都会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上海地产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美丽足球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 广 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 广 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04版: 长三角·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水之间酝酿新变局
——苏州吴中区发展服务业的启示
王宁

  ■ 吴中区镶嵌在湖光山色之间

  “万顷湖光一棹开,东西浮出小蓬莱”。素以水色山光著称的苏州吴中区,近年来积极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战略。明天,吴中区将在上海召开一年一度的“三产服务业推介会”,与各方来客共谋未来发展规划。

  三成GDP来自服务业

  如果从地理上看,吴中区的板块正好是一个“人”字。“一撇”跨入太湖,“一捺”又深入吴文化腹地。目前全区陆地面积750平方公里,太湖水域1400平方公里。近几年,吴中区不断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步伐,今年1-6月,吴中的三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7.8亿元,增长25.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35.4%,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5%。

  在吴中区75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陆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一些业态新、档次高、规模大的科技服务业正成为吴中区的特色产业。

  吴中区有关领导介绍,该区从前几年开始,就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布局。今年无锡太湖蓝藻爆发,进一步敲响了警钟——污染大、能耗高的产业不能适应地区的长远发展要求。吴中区区委书记金海龙介绍,目前该区正通过加速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型。

  资金政策扶持发展

  吴中区正好处于长三角交通网的一个中心节点上,沪宁高速、苏嘉杭高速等数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区,距上海、杭州、南京几乎都是1-2小时的等距离车程。

  在长三角,随着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优势的日渐萎缩,区域内各城市和地区都在考虑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专家分析,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服务业将成为长三角新一轮的商机。

  十年前,长三角还是一块以农业为主的土地;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长三角腹地里的16座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明星。有数据显示,江浙两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1%、55.%和40.6%。其中,象征经济腾飞为标注的第二三产业比重,总和超过95%。

  吴中区也不例外,面对长三角服务业加速发展的大背景,吴中区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吴中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吴中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放宽了市场和企业准入条件,鼓励企业投资三产服务业。同时,政府扶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设立了服务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引导和扶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和规模型企业。

  “老吴县”焕发新活力

  吴中区区长俞杏楠介绍,为了发展服务业,该区将打出以下几张牌——

  “旅游牌”:吴中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山水环境,尤其适合发展旅游服务业,因此,环太湖旅游业将成为吴中服务业发展大局中的一环,并通过旅游业带动会展、养老、文体等一系列产业。仅今年上半年,吴中区就接待了中外游客520万人,5倍于其100万的常住人口,同比增长达35%,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太湖湿地公园、太湖新天地、旺山生态园、水星游艇俱乐部,以及正在施工的太湖水底世界、“太湖文化论坛”,将使环太湖成为新一轮的旅游和文化热点。此外,吴中区“山水苏州 居住吴中”的山水地产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房地产业整体保持了有序、合理、快速的健康发展势头。

  “商贸流通牌”:以提升商贸流通整体水平为目标,全力打造苏州城南新商圈,推进东太湖湖滨新城、尹山湖生态商圈等的开发建设。争取到2010年,使现代商业销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

  “生产服务牌”:吴中区的人力资源、产业基础、载体设施、综合商务成本,使得区域在产业吸引方面具有特殊优势。目前,吴中区已经开发了包括吴中医药产业基地、吴中生命科技园、苏州软件园吴中基地等在内的高新科技产业和医药产业,逐步实现了产业升级转型。

  吴中区,老上海所知道的“吴县”在千年沧桑之后,正以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湖光与山色,古城文化与现代产业,多种文化的碰撞,带来的将是一个更加令人惊喜的吴中。       王宁

  【环境篇】 投资热土

  说起吴中的环境,就不得不提到太湖。

  太湖水面2400平方公里,吴中区独享1459平方公里,接近3/5。在保护太湖山水方面,吴中区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清理和拆除环太湖保护区一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场;搬迁3-5公里内排污的工厂企业;建设一个15万吨级污水处理厂,使吴中到2008年将做到城镇生活污水不直接排放入湖;在太湖一级保护区“退耕还湖,退渔还湖”,压缩过度的水产养殖;清除太湖淤泥,联通东西太湖,加强太湖蓄水能力……这一系列的举措显示了吴中区切实保护太湖水环境的决心。

  除了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吴中区政府还下大力气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对于三产服务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放宽了市场和企业准入条件,对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的税收优惠鼓舞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吴中出口加工区的“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的24小时通关服务,吴中科技城的众多专业研发行机构团队都已经成为吴中的特色,为企业提供了快捷的通关便利和完善的科技配套服务。

  【区位篇】 “中心花园”

  吴中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南部,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苏浙沪交汇之处,水陆空交通都十分便利。

  吴中区北依苏州古城区,东连昆山,南接吴江,西衔太湖,境内水网稠密,江河湖泊众多,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韵。西部有低山丘陵,天平山、灵岩山、穹窿山等,植被茂密、钟灵毓秀。南傍长三角之肺——太湖,真山真水、众多的文化遗迹,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吴中区成为休闲度假的胜地;北依“新苏州”——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熟的配套设施与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是创业与投资的热土。

  如果在Google Earth 上锁定长三角地区,地图上,太湖呈现一汪半月形的蓝色,包裹在长三角黄褐色陆地中间,与东边的上海、北侧的长江、南侧的钱塘江,保持大体相等的距离,而镶嵌在这片蓝色东侧,紧紧拥抱太湖的一片墨绿的丘陵和平原的就是吴中区。

  凭借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与秀美的太湖山水,吴中无愧为“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花园”。

  【人文篇】 吴地文化

  说起苏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小桥流水的古城古镇,神秘的古村落,以及糯软的苏州话、精美的苏绣、丝绸……这些都是苏州文化的代表和精华,并且,这些悠远灿烂的吴文化精华都能在苏州城南、太湖之滨的吴中区内找到根源,无怪乎有人称吴中为吴地文化之“根”了。

  千百年来,从这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名人太多了:兵圣孙武、绣圣沈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和主持营造北京故宫的建筑大师蒯祥……太湖的灵山秀水滋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村落、每一条街巷,孕育了悠久而灿烂的吴文化。在吴中区的环太湖沿线,散落着众多的古镇古村,木渎、甪直、东山、西山、光福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其中木渎、甪直还跻身了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镇村都是一部编年史,每一个地名、每一块匾额都让人回味无穷,留连忘返。

  来到吴中,可以感受这浓郁的吴文化,尽享太湖的秀美山水。品一品清香的碧螺春茶,尝一尝闻名遐迩的“太湖三白”,看一看太湖绣娘巧夺天工的手艺,听一听余音袅袅的苏州评弹,在古镇古村的青石小巷间徜徉,乘着手摇船穿梭于小桥流水人家,在青山碧水的度假区度过周末的闲暇时光,都成为吴中吸引中外游客的理由。

  近年来,一大批企业选择在吴中创业落户,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很多上海人甚至东北人选择在太湖边安居养老。吸引这些“新吴中人”的理由有很多,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就是吴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