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新都会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上海地产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美丽足球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 广 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 广 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细节总监”护送孩子成长
——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主任陈白桦
鲁雁南

  ■ 陈白桦为了孩子舞蹈的排练,嗓子曾动过两次手术 张龙 摄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新大楼的60多个教室装修布置各有不同,小到桌脚、凳腿等细节都精心设计,让孩子倍感新鲜。那个让装修队伍很“头疼”、被同事们称为“细节总监”的人,就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主任、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团长陈白桦。在她“A型血的人注重细节,总想做到最好”的“自定义”背后,是从事少儿校外教育25年来,对孩子、对舞蹈、对艺术深深的爱。

  磨出一台台走向世界的演出

  读书时众口称赞的“金嗓子”,如今成了喑哑的“沙喉咙”,陈白桦的解释是:“教孩子跳舞,一句话可能要重复一万遍,但你始终要以自己积极投入的情绪去感染他们。”

  两次声带手术后,医生嘱咐陈白桦“以后再不能大声讲话”,但一到了排练现场,和孩子们在一起,她就把医嘱抛到了脑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磨出一台台走向世界的演出:屡屡受到中外领导人赞誉的少儿舞蹈《中国风》,参加演出的小演员多达12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12岁;多次赢得国家级乃至国际级金奖的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已成为展示上海形象和中国少年儿童风貌的一张名片,在APEC会议、庆祝香港回归等一系列大型演出中频频亮相……

  “名师效应”日益显现,荣誉和社会职务接踵而来,但陈白桦婉拒了许多重金聘请,始终留在少年宫。

  关注一个个影响孩子一生的细节

  眼下,陈白桦正带领她的团队开展《以科技、艺术为载体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的课题研究。一直以来,她都坚信,校外教育机构在培养孩子特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终身受益的品行。

  “细节总监”关注每一个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细节。赴外演出,家长需要交一定的生活费,团里一个小女孩家庭困难,陈白桦每次都让孩子爸爸当着孩子的面把钱交了,事后再悄悄把钱退还,以免孩子产生自卑感。至今,小女孩仍不知道这个“秘密”。

  许多年前的一个学生如今成了影视明星,至今仍保留着儿时演出后领盒饭时说“谢谢”的习惯,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陈白桦听了很是欣慰。当年,她为了给孩子们做“规矩”,站在领盒饭的百余人队伍旁一遍遍示范。  本报记者 鲁雁南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