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新都会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上海地产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美丽足球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深度报道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 广 告
 第A31版:公众服务
 第A32版: 广 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 载
 第B08版:阅 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世界别处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 广 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静安法院与辖区内商业银行建立互动机制
联络员制度管住“老赖”钱袋

宋宁华 李鸿光


  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 特约通讯员 李鸿光) 车、房贷越贷越多,欠债的“老赖”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为了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今天上午,上海静安区法院与辖区内12家商业银行负责人召开会议,率先在全市设立了方便和银行“面对面”的联络员制度。

  据静安法院执行庭统计,今年1至8月份,该院共受理车、房贷案件249件,占同期收案总数的24.27%,涉案金额为9455.87万元。而且,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同比上升58.6%,涉案金额上升83%。

  法院在执行中发现,涉及车、房贷执行的案件有几个特点。一是被执行人难找,他们自知理亏,往往不到法院应诉。二是被执行人财产难处理,个别二手房在交易中,房价被严重高估,涉案房屋被执行拍卖后,还不足清偿银行贷款。有些贷款人存在骗贷现象,交易的房屋名义上过户了,但该房屋仍然被房屋出售人居住着;第三,由于个别银行放贷时审核不严,执行中连银行也弄不清楚涉案房屋具体在哪里,如何执行?

  为了解决这些执行难点,在本次全市正在举行的集中执行中,着重强调建立健全协助执行网络,一起堵住“老赖”的出路。为此,静安法院与辖区内的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网络机制,各家银行纷纷设立联络员制度,协助法院查询当事人的资产状况等,并对违法者采取冻结资金等措施。另一方面,法院也向银行第一时间输送“老赖”个人信息,银行可由此严格放贷程序,不向信用不良者放贷。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