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今揭幕 近200个项目“接上了头” 董纯蕾 |
本报乌鲁木齐今日电(特派记者 董纯蕾)沪旱3号、旱优3号、沪旱15号等三种上海农科院选育的优质杂交旱稻,正在新疆阿克苏的土地上做引种试验。上海交大农学院的葡萄节水栽培技术、上海都市绿色工程公司的大型温室园艺设施等,又来疆寻找新的合作“土壤”。记者从今天上午在乌鲁木齐开幕的“上海-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暨沪疆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获悉,申城80多家企事业科技单位的近200个项目与当地企业的需求“接上了头”,其中部分项目已确定了合作签约意向。 本次沪疆科洽会由上海市科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新疆建设兵团科技局和亚洲企业孵化协会共同主办,堪称第四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的“重头戏”。 自2000年上海市科委和新疆自治区科技厅、新疆建设兵团科技局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以来,沪疆两地已达成合作项目155项,涉及信息技术、农业、生物工程、环保、新材料、中草药、能源等众多领域,总投入达9.94亿元。经上海市科委立项支持的项目有60余项,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1.8亿元。 今天开幕的展览,集中了申城信息、生物、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境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应用示范项目。在中心展区,上海代表团将“秀”出享有“科技114”美誉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也亮出电子标签、太阳能电池组件、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系统等拿手绝活。据悉,受申城“科研114”的启示,阿克苏地区正在打造自己的科学仪器与科研设施共享服务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