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面孔多 妥协色彩重 ——安倍晋三改组自民党领导层与政府内阁析 冯武勇 |
|
人事:新瓶旧酒 自民党人事和新内阁名单出来后,日本共同社对自民党人事的反应是“实属意外”,而大多数媒体则认为新内阁“毫无惊喜”,因为大多数重要人选不出事先猜测,最显著特征之一是“新瓶装旧酒”。 自民党三大人事中,原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原自民党干事长代理石原伸晃、原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长二阶俊博分别出任干事长、政调会长和总务会长。 在新内阁的重要职位上,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大田弘子、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文部科学大臣伊吹文明和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渡边喜美得以留任。新外相町村信孝在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就是外相,此番卷土重来;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出任过防卫厅长官、自民党政调会长等要职;防卫大臣高村正彦曾出任过外相和外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与谢野馨则在小渊惠三内阁、小泉纯一郎内阁曾两次入阁。 仅有的“亮点”是厚生劳动大臣舛添要一和总务大臣增田宽也。舛添向来以安倍政权的批评者自居,安倍“不计前嫌”,无非是要标榜“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姿态。此举早在媒体预料之中。增田宽也是前岩手县知事,安倍邀其入阁是要显示对地方的重视。岩手县也是最大反对党民主党党首小泽一郎的选区,此举或许还有侵蚀小泽地盘的考虑。 日本媒体认为,安倍大量任用资深人士的考虑至少有三:一是改变前内阁给外界留下的“不成熟”印象;二是“老人们”在政治资金等问题上已“久经考验”,不太容易被反对党抓住把柄;三是通过吸纳党内有影响人物来稳固政权。 内阁:举党一致 内阁改组之前,日本政界猜测较多的是,安倍是会继续“志同道合”型内阁,还是改为“举党一致”型内阁?从最终名单看,安倍选择了后者。 除了“新瓶旧酒”,新内阁的另一特征是派阀势力均衡。町村派是自民党第一大派阀,安倍本人也是町村派出身。大概为显示气度,町村派只有会长町村信孝入阁,第二大派阀津岛派则有3人入阁。此外,山崎派2人,古贺派2人,伊吹派1人,高村派1人,二阶派1人,无派阀自民党人士3人。 安倍第一次组阁时,因内阁成员多为“论功行赏”对象或“亲朋好友”而饱受诟病,也被认为是导致7月自民党国会参议院选举败选的原因之一。日本媒体认为,新内阁的布局一方面旨在改变用人弊端,另一方面试图以人事待遇来安抚党内非主流派,缓和反安倍势力的“怨气”,凝聚党内支持力。 前景:重重挑战 这次是安倍去年9月上台后首次对内阁动“大手术”,也可以说是在自民党参议院选举大败后的被动之举。对于支持率滑落到三成以下的安倍政权来说,此次改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新内阁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要力争在今秋召开的临时国会上延长11月到期的《反恐特别措施法》。占据参议院多数的反对党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延长该法案,如果应对不当,国会运转可能出现大的混乱,届时倒阁呼声恐怕又将高涨。新防卫相高村正彦27日晚在就职仪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他将尽其所能,争取国会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延长案。 其次,新内阁如何妥善处理养老金记录丢失问题,如何解决城乡差距拉大问题,如何消除政治资金违规、违法问题,将左右自民党在下次选举中的命运。 第三,至少在短期内,安倍将不得不搁置所谓“美丽国家”、“脱离战后体制”等政治理念,在推动修宪等敏感议题上顾虑主流民意。但这样一来,保守势力的反弹或许会使安倍处于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自民党参议院选举总结委员会在24日公布的参议院选举失利报告中,提出要“重新集结保守力量”,这可能给日本的内政外交增添变数。 第四,自民党内凝聚力如何以及反安倍势力的动向,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内阁推行政策。 冯武勇 (新华社供本报稿) 评论 07082811401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7日改组自民党领导层和政府内阁。单从人员更替数量来看,改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从人员构成来看,元老级面孔居多,妥协色彩浓重。 此次改组一方面显示安倍在党内的凝聚力下降,不得不放弃“志同道合”型的用人手法;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自民党面临的严峻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