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墨荷野凫间 恽甫铭 |
|
恽甫铭 笔者愿意与那些性格率真的画家聊天——在他们语出惊人的思想火花中常常可以享受到聪慧和机智带来的愉悦。花鸟画家黎邦定便是其中之一。比如他尊师重道不反对“师从”,但对动辄用“师从××名家大师”作大旗来唬人的画家不以为然。他说:“入则思出,爱却弃之。画得‘像’老师不过是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等因奉此一辈子必然没有作为。一味像老师,那还有自己完整的自我吗?”黎邦定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事实上大部分老师总是希望学生超过自己,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的确,邦定的画一如其人,已没有了老师的影子。最近创作的《墨荷野凫图卷》,便是黎邦定强烈个性的妙笔精品。据说,从构思到动笔完成他花费了一年的心血。 《墨荷野凫图卷》(见图)宽0.34米、长10米,显示了黎邦定水墨生而熟、拙而巧、朴而雅、丽而沉的一贯画风。随着画卷徐徐展开,一股墨香清气扑面而来。他用大笔挥洒荷叶,似疾风暴雨,酣畅淋漓。简约地写出的几支荷花掩映在重重叠叠的荷叶中。三两成群的野鸭穿梭嬉戏于沙坡荷叶之间,隐约可闻嘎嘎的欢叫声。田田荷叶,氤氲水乡,情趣交融,满纸生辉,那是一首多么浪漫和谐的水墨交响曲呵。黎邦定“遣笔稔熟,水墨淋漓,其气息尤近雪个八大矣。盖古来论道,或重或轻或密或疏,皆在乎宁拙毋巧,宁丑毋婧,即所谓粗细简繁各有所妙,往返疾徐自有所致也。”(刘一闻语)1944年出生的黎邦定,早年随父辈从安徽合肥举家移居上海。出身虽然贫寒,但学习刻苦,半部残缺不全的《芥子园画谱》,成了黎邦定少年时代的“至宝”。屋前空地上种满的美人蕉、一串红和月季花,是他实现画家梦的调色盘。启蒙老师邓怀农教导他“画画要实实在在,做人更要实实在在”,黎邦定牢记在心。后来拜乔木先生为师,对着江寒汀、乔木的手稿和摹本反复研读习作,打下了扎实的传统基础。王个簃先生的亲传,使黎邦定的花鸟画发生质的飞跃。转益多师,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用笔简练、设色秀丽典雅、气势奔放的风格。 黎邦定不仅宗法当代画师,而且追溯石涛、八大山人、新罗、吴昌硕等诸大家。数十年墨耕笔耘,朝摹夕思,自强精进,遂成正果。他创作的蕉林幽竹、春兰秋菊、八哥鹦鹉、狸猫松鼠……一水一石、一毛一翎、一枝一叶,都寄托着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热爱生命、讴歌生命的激情。他的花鸟画在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奖,参加法国、意大利等地展出,并为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国内多家博物馆收藏。 “竹石斋”是黎邦定给自己画室起的名,为振兴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他志如磐石,心如青竹,谦虚好学。笔者祝愿正值盛年的黎邦定创作更多像《墨荷野凫图卷》这样的精品力作奉献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