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赛五星级安全技术揭秘 |
|
自1994年在日本上市,奥德赛立即成为同行业的标准。作为广州本田2002年国际同步引进的本田公司车型,第二代奥德赛采用了本田领先的G-CON碰撞安全技术进行设计制造,具有先进的相容性车身设计和丰富的装置,拥有国内同级别车型中领先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性能,在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对行人的保护,减轻对行人的伤害。这也是广州本田奥德赛能够在今年C-NCAP碰状测试中荣获5星级评价的“秘密”所在。 G-CON 碰撞安全技术 G-CON技术(G-Force Control Technology),就是通过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及车辆的冲击力(G)进行控制(Control),从而达到降低乘员伤害的目的。G-CON技术同时解决了“降低人员伤害值”和“确保生存空间”两大课题,使车辆达到极高的被动安全性能。目前,G-CON已经成为汽车安全性的新标准,应用于雅阁、奥德赛等中高级车以及飞度、思迪等经济车型上,并使这些车型都达到了领先的安全性能。 ◆ 碰撞安全车身 传统的车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车身比较柔软,发生碰撞的时候,车体的变形很大,前面的皱褶很厉害,甚至乘员舱也会发生变形,这样乘员舱前围板就会侵入乘员舱,使乘员舱无法得到完整的保障;第二种将车身做得过于坚固,整个车身在碰撞时变形量很小,车身前部在碰撞过程中对能量的吸收较少,从而将冲击力传递到乘员舱内的乘员,使其受到伤害。 奥德赛采用高效率吸收碰撞能量的碰撞安全车身结构,能够将碰撞能量充分吸收并合理分散,大幅降低对乘员舱的冲击负荷,减少乘员受到的冲击力,确保乘员的生存空间,从而有效保护乘员安全。 ◆ 相容性车身 该设计是在对现实世界中碰撞安全研究及G-CON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兼顾了“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性能”与“降低对对方车辆的危害性”两方面。当发生两车相互碰撞时,会因两车车身的骨架不同,导致碰撞吸收部件错位;或因重量与车身硬度不同导致一方的车辆受到较大的损坏等各种情况,而相容性车身技术则解决了不同尺寸、不同结构、不同硬度车辆之间碰撞的相容性问题,确保了碰撞双方车辆的安全性。 奥德赛相容性车身结构主要由三个部件组成:下边梁、上横梁和前纵梁。这些部件的作用主要是:在重叠量较小的碰撞中,下边梁可以防止对方车辆对乘员舱的穿透;上横梁可增加发动机舱上部部件的能量吸收;前纵梁则为碰撞中的主要吸能部件。 对前部传来的冲击,由上横梁与下边梁吸收冲击能量,并将部分冲击能量扩散到前立柱与地板。奥德赛地板骨架采用负荷分散型构造,可以更有效地分散冲击能量。通过采用新的车体骨架设计,防止与对方车辆的碰撞吸能部位发生错位,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吸收碰撞时的撞击力,分散碰撞时的撞击,最终提高发动机舱吸收碰撞能量的效率,减轻对乘员舱的负荷,确保乘员的生存空间。 先进的安全气囊技术 Honda是日本国内首先在车辆上装备安全气囊的厂家。奥德赛配置的智能双安全气囊系统以及带OPDS功能的副驾驶席座椅侧安全气囊系统,为乘员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奥德赛的副驾驶席安全气囊,采用了独特的技术,通过优化气流的方向,使气囊沿着前挡风玻璃展开,这样,即使副驾驶位的乘员比较靠近仪表台,也不容易直接受到安全气囊展开带来的冲击,不易被气囊伤害。如果前排乘员过于靠近方向盘和仪表台,在气囊点火高速展开时,气囊的猛烈冲击就有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奥德赛配置了两级爆发式前排安全气囊系统,电子式SRS气囊系统在汽车碰撞事故中根据碰撞程度决定气囊是否自动充气膨胀,以及进行几级点火膨胀,起到保护乘员、减轻伤害的作用。 为了降低侧面碰撞给乘员带来的冲击,Honda为奥德赛车型开发了智能侧面安全气囊系统。侧气囊与前排安全气囊不同,只能在座椅侧面很狭窄的空间内展开,且必须要快速展开,这种展开有可能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Honda为此开发了通过乘员坐姿检知系统(OPDS)来控制气囊展开状态的智能侧面安全气囊系统,是世界上首先开发出乘员坐姿检知系统的汽车厂商。 丰富的主动安全配置 ◆ 电子定速巡航装置 定速巡航系统可以减轻驾驶疲劳。当汽车在长距离的高速公路行驶时,启动定速巡航系统可以自动将汽车控制在设定的速度上,免除驾车者长时间脚踏油门踏板之苦。 ◆ ABS+EBD ABS系统通过电子装置和独立的4通道液压回路来精确控制车轮的滑移率,保证轮胎上的最大附着力,以确保每个车轮在任何路面状况下(尤其是湿滑路面)不会抱死。这样在制动时既不会跑偏、侧滑,又不会发生甩尾等危险情况,保证了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ABS必须在踩下刹车至车轮抱死时才发挥作用,而EBD是在踩下制动踏板后、在ABS起作用之前通过调节后轮制动力达到良好的制动效果,以减少不必要的ABS动作,或在ABS因特殊的故障状态失效时防止车轮抱死,增大了保护范围。 ◆ 分水型前车门玻璃 亲水加热功能后视镜 这些配置可以保证下雨、结霜和结冰时的行车安全。分水型和亲水玻璃可以通过行车时的风压吹散水珠,使水滴成膜状均匀扩散在玻璃表面,防止空气涡流产生积水,使后视镜、侧车窗具有良好的清晰度,保证驾驶员在不良天气状况时仍具有开阔清晰的视野。此外,奥德赛还配备了防炫目后视镜、防夹功能的驾驶侧车窗以及多级式前风窗玻璃雨刮器。 行人保护技术 基于“Safety For Everyone——为了所有人的安全”的理念,Honda关注的不仅仅是车内乘员的保护,一直以来也把行人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Honda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行人保护研究的厂商之一。 Honda开发了专门用于行人保护试验的假人PolarⅡ,通过试验研究发现,碰撞事故对行人的伤害主要集中在头部和腿部。其中,头部伤害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腿部则是造成重伤的重要部位。 Honda开发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行人保护车身结构。可以吸收碰撞能量的发动机罩、发动机罩铰链、可脱落雨刮器转轴和前翼子板支架,当行人头部与这些部位发生碰撞时,吸能结构可将能量充分吸收,确保头部安全。此外还研发了弹起式发动机罩,进一步减轻对行人头部的损伤。而为了减少碰撞对行人腿部造成的伤害,Honda设计了可以吸收碰撞能量的前保险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