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上海地产
 第A20版:上海地产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投资理财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A29版:求职
 第A30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A3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A32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4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5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6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7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8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9版:汽车·广告
 第B20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08版: 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陵地宫猜想1
为何没有皇后的墓?

郭志坤


  ◆ 郭志坤

  虽说地宫结构复杂,但据现在勘测的资料表明,秦陵的大概情况已基本搞清。若要完全解开秦陵地宫的千古之谜,只能等待对其进行发掘。在秦陵地宫奥秘揭露之前,根据已有线索,进行合理的、逻辑的推论猜想,是有益的。《秦陵地宫猜想》(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年8月版)就是这样一本文笔流畅、兴味盎然的书。

  可能与秦始皇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有关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其宏大的规模,令人叹为观止。

  从秦始皇陵的布局来看,内外城墙、寝殿、官署、铜车马坑、马厩坑、百戏陶俑坑、文官陶俑坑、青铜水禽坑、石质铠甲坑等,这些反映现实生活的设施和用具应有尽有,安排得也十分严密有序。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秦始皇陵地宫的外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勘探工作。但令考古工作者不解的是,陵园内没有发现皇后陵。文献上也从没有见到秦始皇皇后活动踪迹的记载。这究竟为什么?

  有的认为,这是由于秦始皇死后皇后仍健在,秦王朝又很快覆灭,因此皇后未能葬在陵园内。此说遭到了质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在陵园内也应该预先留下皇后陵的位置,而始皇陵园内为何没有皇后陵的插足之处呢?

  按常理说,有皇陵必有皇后陵。以西汉为例,西汉帝后同茔别葬,不同穴,而东汉则大都合葬。《后汉书·帝后纪》及《礼仪志》中都有记载:如汉灵帝刘宏死后,建了文陵,后来他的何后死了,要下葬,就“开文陵”,若不合葬,何用再开陵呢?汉承秦制,而秦与战国时代的帝王陵葬制有着传承关系。

  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平山县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陵中,出土了一张“兆域图”铜版,在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的铜版上,用错金银的方法表示出宫垣、茔域、各建筑的名称、位置以及中山王的诏书,在陵园内有一字排列的五座陵墓,最中间的是中山王,两侧分别是王后、哀后、夫人。国王与他的王后及妃子们死后埋葬在一起,这是当时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更早的春秋时期也是如此。踵秦而建的西汉亦沿此制。

  唯独秦陵不见皇后坟墓。究竟何故?史学家作了诸种分析。秦陵考古队长段清波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秦始皇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在《秦俑》一书中这样写道:

  “虽然13岁即位为王,但并不理政。开始由他的母后和吕不韦执掌朝政,后来他母后的面首嫪毐不甘寂寞,频频染指朝政。在他行将正式加冕前,又发动叛乱,差点把他废为平民。母后擅权以及不检点的生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给朝政带来灾难性的混乱,以至于后来很长时间内秦王都拒绝与母亲见面。等到秦王正式执政后,时时刻刻地保持着对后宫干预政治的高度警惕性,因此一直到他临死前都拒绝立后,他不愿等他百年之后,再发生他曾经历的故事。在三十八年的陵园建设过程中,始皇始终不渝地坚守着这一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此说,言之有理!秦始皇作为庄襄王的儿子,他自幼就听到过有两个父亲的风言风语。他还对自己母亲出身姬妾一事特别反感,更恨他母亲和宦官嫪毐不正当的关系,而嫪毐由于有后台,肆无忌惮。所以在他执政9年之后,羽翼已经丰满时,先镇压了嫪毐之乱,并处以车裂的极刑,同党皆枭首,还夷其三族,以斩草除根。同时也不放过介绍嫪毐进宫的自己的生父吕不韦,让他服毒自杀,对母后也采取了隔离的办法,不许她走出咸阳宫。秦国大臣为此纷纷劝谏,可他根本听不进去,并下了一道骇人的命令:凡就此事劝谏者,格杀毋论!但群臣仍继续进谏,秦王连声喊杀,前后共杀了27名大臣,尸体高垒于城门之下。

  就在此时,来了茅焦犯颜直谏。据《说苑·正谏》记载,茅焦历数秦王政的狂悖之行,其言语之尖刻可谓无以复加,远远甚于已死的进谏者。茅焦把秦王政比作桀纣,见秦王政怒气越来越大,便把话锋一转:“令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其意是说,大王诛假父、杀二弟、迁生母、连斩进谏大臣的事,如果被各诸侯国的人知道了,天下的贤士都将为此而寒心,还会有人再到秦国来辅佐大王兼并天下吗?臣私下担心秦将因此而亡,为陛下而感到万分危险。茅焦的话字字千钧,使秦王政顿时醒悟,并亲自将母后迎回咸阳宫。与此同时,秦王政当即立茅焦为“仲父”,爵为上卿。

  可是,赵姬却变本加厉地放纵情欲,给秦王政带来无地自容的耻辱。他恨他的母亲,以至于他会毫不顾及母子亲情,又将其逐出家门,幽禁宫中。

  由此,秦王政对淫乱有一种特殊的憎恶感。他曾竭力表彰巴蜀寡妇清自立自强而又不淫的贞洁操守。像巴蜀寡妇这样的女性才是他理想的母亲形象。后来,巴蜀寡妇清亡故后,秦始皇亲自为她“筑女怀清台”,明显是对其母亲淫乱的一种鞭挞。从这一连串行动来看,他对自己家庭隐私,是抱着铭心之痛的。在此复杂的感情之下,着意降低皇后的身份,不使她抛头露面,在修筑陵园时不留皇后的墓穴,也是一种情绪发泄。

  至高无上,一墓独尊

  不留皇后的墓穴,除同秦始皇的身世有着极大的关系外,笔者认为还有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一墓独尊”的缘故。

  “皇帝”一词,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庄子·齐物论》里有,《尚书》里也有,都是用来称呼前代帝王的,表示一种崇敬赞扬之意。“皇”有辉煌、美丽、伟大的意思,近乎神,“帝”则是至高无上的主宰。把“皇”和“帝”联起来,就给前代帝王蒙上一层神圣的光彩,显得无限英明而伟大。所以皇帝是一种至高的尊号。秦始皇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所以《史记》说:他就采用了上古“帝”的位号自封,这就是“始皇帝”了。

  有的还从秦始皇暴戾残忍,不讲人性来论述始皇帝的排他性:唯我独尊。在搜捕诛杀嫪毐的同时,连小孩子也不放过,他命令将嫪毐与太后私通所生的两个儿子,即同母异父的亲兄弟“囊扑”而死(装在麻袋里摔死)。这种铁石心肠,正是独裁至尊之恶疾。由是观之,不设皇后之墓,也正是独尊之所为。

  为了独尊,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的霸道与忌讳。看来,秦始皇就是“避讳”的开创者。陈垣《史讳举例》:“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所谓“成于秦”,是就整个两千余年的避讳史而言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初,避讳之俗,远较前代为严。司马迁《史记》谓秦始皇“畏忌讳”,贾谊《过秦论》称“秦俗多忌讳之禁”。其避讳旨在独尊。确实,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真龙天子,在完成了席卷天下、囊括四海的统一大业而掌握了专制强权之后,其个人威严的维护,是极其容易走向极端的。嬴政时代,讳“楚”,讳“正”、“朕”,足以显示皇帝霸道与偏执的忌讳。

  由此充分表明,秦始皇自视极高,表现在营建坟墓上要与古人不同,必须有自己的新局面:至高无上,一墓独尊,以体现君临天下,俯视众生的王者之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