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上海地产
 第A20版:上海地产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投资理财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A29版:求职
 第A30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A3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A32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4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5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6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7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8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9版:汽车·广告
 第B20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2007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开学部分学科还不知道第一课怎么上——
教材姗姗来迟 老师无米下锅

王蔚


  离开学没几天了,好几位中学教导主任不约而同向记者诉苦:按常规要求,教师必须在开学前备好三到四周的课,但不少学科教材迟迟不肯“露脸”,很急人。今天上午,经过协和双语高级中学的教导主任耿确山一一核对,高二英语、政治、地理,高一历史,那么多教材还没到,老师们下周第一堂课怎么上呀?

  变通办法:摸底测验

  格致中学教导处孙老师说,教材来得太晚,对开学头几周教学肯定会带来不利影响,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了。去年有些教师的教学用书及教参到开学后才拿到,因此“教师在暑假里备好一个月课”的要求很难全部做到。

  据了解,有些学校想出变通办法:开学头几堂课搞摸底测验及试卷讲评,名义上是检查学生暑假复习的情况,实际上是采取“拖延战术”让教师有时间备课。这样做的负面效果,是在开学伊始便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教委的“减负”措施打了折扣。 

  教材中心:还在赶印

  教材为什么来得那么晚?记者上午采访了上海新华书店教材中心的谢经理,她说有些教材仍在赶印。今年四年级、八年级及高二年级全面推广“二期课改”新教材,前不久市教委又调整了中小学课程计划,因此教材开印时间相对延迟,估计最晚的一批教材8月30日才能进发行仓库。

  提个建议:早点上网

  “我们选了一些肯定没有变动的单元让教师先备课。”高中语文教研员胡梦蔓说虹口区有预案,在暑期已布置给教师。

  采访中许多老师都谈到基础教育教材的严肃性与法定性,认为教材不可能一成不变,但如此急吼吼也不行。既然教材编审已定稿,是否可以早点在教育网上公布呢?   本报记者 王蔚

  评论 070829101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