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上海地产
 第A20版:上海地产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投资理财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A29版:求职
 第A30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A3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A32版:求职·招聘·培训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科技
 第B13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4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5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6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7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8版:汽车·安全特刊
 第B19版:汽车·广告
 第B20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第B24版:上海地产·天天搜楼
  
2007年8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赛程过半 颗粒无收 尴尬局面 年复一年
中国田径队在世锦赛上整体水平依然落后
厉苒苒

  ■ 中国男子跳远选手“内强外弱”

  喜忧参半——这是中国田管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对几天以来中国田径在世锦赛上表现的评价,一如去年的多哈、两年前的赫尔辛基以及三年前的雅典。过程总是惊人相似——赛程过半,中国队颗粒无收。整体水平落后,在2008奥运会前,依然无法得到“质”的改变。

  病症一 抗热能力不够强

  诊治方案:进一步“加温”训练

  初秋的大阪,天气和上海倒有几分相似。秋老虎的余威天天灼烤着大地,潮湿酷热的天气让大多数选手都出现了不适应,也成为本届世锦赛各项成绩均不理想的“罪魁祸首”。

  同属亚洲,比邻而居。本以为,经历过北京酷暑考验的中国田径运动员对这样的环境应该更游刃有余,却不料,炎热天气导致不少运动员表现失常。总结中,冯树勇首先批评了男子竞走队在20公里竞走比赛中的表现。

  他说,从去年夏天开始,田管中心就要求各运动队夏练三伏。北京火辣辣的太阳下,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运动员们汗流浃背的身影。然而,不知是否受大赛环境影响,几天来,不少运动员呈现“热昏”状态,未能发挥应有水平。“马拉松和竞走项目上,所有运动员的成绩都在大幅度下降。我们要想在这些项目上战胜外国运动员,必须要在适应能力上超过他们。”冯树勇认为,适应能力是中国运动员的“秘密武器”。面对明年的奥运会,我们还是要在这方面下大功夫,认认真真地做好准备。

  病症二:临场发挥失水准

  诊治方案:心理入手,多出去走走

  田径世锦赛次日,中国队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非战斗性减员”——中国选手刘青在女子800米跑预赛前坐错班车,直接导致出局。

  据悉,刘青等人出门其实并不晚,只是她没有注意到运动员班车前的相关提示。这次运动员班车只有英文,不少中国运动员都不认识。

  此外,几天比赛中,每天晋级下一轮的人员都不足三分之一,这与当初报名成绩的排名相差甚远。“在国际大赛上很难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是中国运动员最大的问题。

  他举例说,参加男子三级跳远的中国选手仲维敏、李延熙等,在国内的最好成绩可以跳过17米,但是在大赛,却冲不过17米关,这与在国内比赛的成绩就有差距。

  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间和机会是关键。“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为运动员寻找各种走出去比赛、训练的机会,也起到一定效果。但临赛心理方面,不少运动员还需要有效的疏导。这就需要靠广大教练员担当起心理老师,对症下药。”冯树勇表示。

  病症三:女子中长跑后继无人

  诊治方案:重塑名将信心

  当埃塞俄比亚军团将男女万米金牌双双揽入怀中,不少人开始回忆起3年前甚至十几年前,“东方神鹿”在女子中长跑中的辉煌。

  邢慧娜、孙英杰的退出,让中国田径队在除马拉松外的女子中长跑项目中,出现无人可派的窘境。没人练、无尖子是该项目如今在国内的现状。“邢慧娜和孙英杰并不是没有机会,但要她们恢复到一定状态,就能参加奥运会。”然而,各种俗事的纷扰已羁绊住她们奔跑的脚步。

  田径世锦赛开赛以来,中国田径队“颗粒无收”,这样的状况,年复一年,中国田径军团人数越派越多,结果却始终未变,这不能不说是种尴尬。

  特派记者 厉苒苒(本报大阪今日电)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