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民生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股市分析
 第A20版:投资理财
 第A21版:广 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1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2版:好吃·上海味道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上海地产
 第B15版:上海地产
 第B16版:上海地产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上海地产
 第B22版:广告
 第B24版: 广 告
 第B25版: 广 告
 第B26版:上海地产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 广 告
  
2007年8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浆糊之器”收藏投资不“浆糊”

斐翔


  在时下的上海流行语中有一句比较经典的“捣浆糊”。对于时下的年轻人来说,已经很少看到浆糊了,但是在古代,盛浆糊的糊斗却是文房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虽然相比笔墨纸砚,糊斗很难称得上是文房之宝,但是在目前以奇以新取胜的艺术品投资上,“浆糊之器”收藏投资也不“浆糊”。

  糊斗在古代文房中的地位,从近期拍卖的一些文房组件中可见一斑,像2006年秋季无锡文物拍卖行秋季艺术品拍卖中的民国·生瓷墨彩山水文具(一套十件)、天津文物拍卖在2005年秋拍推出的民国·蓝料墨彩山水纹文具等,都含有糊斗。单独拍卖的糊斗虽然不多,却亮点不少,像无锡市文物公司在2006年秋拍推出的清乾隆·粉彩山水人物糊斗,估价20000至30000元,成交价则达到了45100元,其盖内、座内施松石绿,座足、盖角四周青花描金,盖面中央雕一铜钱样孔,盖面粉彩绘四组花卉,盒盖四壁粉彩又绘四幅山水人物。器形小巧文气,画工清新随意。上海国拍在2002年秋的时候,也推出过一件清乾隆·煨瓷刻花糊斗,估价5000至8000元,成交价为14000元。

  对于糊斗的记载,较早的可以从明代人屠隆所著的《考盘余事》中所见,其中描述糊斗有铜质、陶质材料制成;有酒杯式、带足长桶式等数种。在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中也可以看到清康熙·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这无疑显示出糊斗收藏投资也是具有一定脉络性,值得广大投资者进行研究。   斐翔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