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与见闻 ——黄华回忆录 黄华 |
32.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邓小平在日本广播俱乐部联合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日本国内外记者所关心的问题,是这次访日的一大亮点。他沉着、坚定、自信、灵活自如,又很幽默,特别是就钓鱼岛问题的回答引起强烈反响,获得了一致的称赞。众所周知,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我国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把钓鱼岛叫尖阁列岛,主张他们拥有。在中日复交和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谈判时,双方同意暂时搁置这一问题,留待以后再说,即两国以大局为重,同意先放一放,以后再解决。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及,邓小平答复说,这个问题我们和日本有争议,钓鱼岛,日本叫尖阁列岛,你看名字就不同嘛。这个问题可以先放一下。也许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邓的回答简洁明快,既维护我国主权,又指出了解决争议的办法,这就是暂时搁置争议,维护两国友好大局留待日后解决。邓小平后来讲了他那时的一些想法,他说,当时我脑子里在考虑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两国主权争议而共同开发。共同开发的无非是那个岛屿附近的海底石油之类,可以合资经营,共同得利嘛。这就是后来人们概括成的八个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无论是记者招待会现场,还是观看电视转播及新闻报道的群众,对邓小平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回答都倍加称赞。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此次欢迎接待邓小平委员会负责人滨野清吾竖起大拇指说:“了不起,只有他才能作出这般深谋远虑的回答。”有位日本法律专家说:“邓小平讲的有高度政治内容,从法律角度也无可挑剔。”还有人说:“邓小平的发言有坚定的原则性,又有相当的灵活性。体现了理论家的才华和实干家的自信这二者的结合。” 邓小平后来与其他外宾也进一步谈道,把一些领土主权争议搁置起来,先共同开发,可以消除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他说:“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什么样的和平方式,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看来,1978年访日时邓副总理关于钓鱼岛的谈话就已经酝酿成一国两制这一深邃思想,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邓小平访日时期,正值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际,因此邓小平公开表示,这次到日本要虚心学习,了解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学习发达国家一切有用的东西。当然也向发展中国家穷朋友请教好经验。这充分表达了邓小平坦率、务实和开放的风格。在这次访日过程中,除了必要的会谈会见之外,参观现代化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和资深经济界人士、技术管理人员接触交谈是日程安排的重点。邓小平参观了日产汽车系统的君津工厂,看了松下产业系统的电子工厂,与陪同参观的松下幸之助总裁进行详细交谈。他还直接与所参观企业的技术人员谈话,问这问那,直到明白了为止。在前往关西京都访问时,邓小平还专门乘坐了新干线列车。在飞速行驶的列车上,陪同人员问邓小平的感受,他兴致勃勃爽快地回答说:真像飞一样。速度快,蛮舒服。看来干什么都要有速度哟!我们都和邓小平坐在一个车厢里,大家谈笑风生,忘记了时间消逝,不一会儿就听到列车广播说:京都站到了。 访问期间,邓小平在回答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时坦率地告诉大家:我们还很落后,现代化建设刚刚起步。为了要实现现代化,要有正确的政策,就是要善于学习。要以现在的国际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邓小平并谦虚地说:首先承认我们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学习,我们向一切发达国家请教学习。也向第三世界穷朋友的好经验请教,学习。相信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方针,我们是大有希望的。 在人们的心目中,在中日友好之路的新起点上,邓小平的这次访问可以说树起了一座丰碑,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在中日关系史上,在我国外交史册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