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院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达成协助执行协议 “老赖”资产转移到外地仍能追回 宋宁华 |
本报讯(记者 宋宁华)法院只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法人代码证等资料,银行就能将辖区内的“老赖”资产底细查个一清二楚,哪怕在外地开户一样逃不出“法眼”。这是今天上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的。 案件拖了十年终于执结 1996年,张爱芳曾到闵行法院申请执行一起交通肇事赔偿17万余元的案件,但后来仍有4万余元医疗费没有执行到位。此案因被执行人常年在外、其名下的房产证照不齐等原因搁置。最近,闵行法院根据市高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达成的协议,凭着被执行人的身份证号码,查询到他在杭州市农行等7家银行有账号。法院立即派人赶赴杭州,查询并扣划了被执行人的存款,使这一拖了十余年的案件得以圆满执结。 签订协议突破查询难题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二部主任李竞雄介绍,不久前,市高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以及银联公司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并签订了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法院只要向人民银行提供被执行人的个人身份证或法人代码证等资料,人民银行就应将被执行人所有开户银行信息等提供给法院,有效地解决了被执行人银行账户的综合查询问题。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还增添了专门的设备和人员,为法院查询提供方便。而且,这一查询范围可遍及全国。 “老赖”信用卡受限制 银联公司承诺,根据法院提供的被执行人信用卡卡号,协助法院查询该信用卡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交易情况,同时对信用卡今后一段时间出现的交易,以即时发送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法院,以便法院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和限制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还能以此为线索找到被执行人。 据悉,目前全市法院已通过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查询被执行人为个人的账户信息7842笔,被执行人为企业的账户信息8899笔,为一大批案件的执行提供了明确的财产线索,不少多年难执行的“老案”得以执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