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报”与“索捐” 赵红玲 |
湖北襄樊,因为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后没有感恩表示,资助他们的企业家“索报”后,不给钱了,取消资助。 山东青岛,一妇女向慈善人士王明殿“索捐”,无果后在大街上声嘶力竭地哭喊,痛骂王是骗子,没有钱还骗人。 “索报”与“索捐”,都与慈善的本质相去甚远。 想起了一个故事,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组织了一个富商和社会名流参加的慈善晚宴。手捧钱罐的小女孩露西也来“表心意”,被保安挡在门外。露西反问说:“叔叔,慈善不是钱,是心,对吗?”结果弄得保安不知如何回答,股神巴菲特正好目睹了这一切,随后露西成了晚宴的主角。 小露西的心,是一颗慈善之心,她怀抱所有的积存,不是去捐给困难的邻居、朋友,而是捐给社会上她不认识的更需要钱的人,谁用上这些硬币,她根本不知道,她捐钱的时候,没有任何施恩的想法。 企业家们资助贫困生,用的是国有企业的钱还是私人的钱暂且不论,给点钱就要“索报”,让人家感谢,这有点居高临下施恩的味道,而施恩不是慈善。耍泼相“索捐”的妇女,她只晓得慈善家捐出的是钱,却不知道人家捐的事实上是一颗真心。如此撒泼辱人,人家即使手头阔绰,又怎肯相信你、对你掏出友爱之心? 有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人均收入相差38倍,人均慈善捐款却相差了7300倍。我以为,不能据此就说我们的民族缺少真诚、仁爱、平等、宽容的“慈善之心”,而是在我们的传统里,纠缠着更多施恩与回报的情结。所以,我们的慈善事业,尤其是民间慈善事业还需要大力发展。只有慈善事业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人们了解了慈善事业的本质,才会少一些“索报”与“索捐”的闹剧。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