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一份《农民卫生保健服务责任书》,享受高水平的合作医疗保障—— 宝山8万农民人人都有“签约医生” 施捷 |
签约享受“好待遇” 今天,罗店镇联合村一派过节的气氛。周家宅的潘晋德、王家宅的程元奎等,都是起了个大早往村会议室赶的“第一拨”人,因为要与自己“家门口的医生”签一份《农民卫生保健服务责任书》。 “幸亏现在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越来越高。侬想想,程老伯的老爱人年初查出生肿瘤,看病用掉近7万元,马上报销了3万多元。潘老伯伯夫妻俩都是种田人,两个月前却一道做了一趟免费体检。今朝一签约,享受的待遇还要好。当然是一桩不得了的大事体喽!” 对记者讲这番话的,就是潘老伯程老伯们“家门口的医生”、联合村卫生室负责人陶华青。陶医生在这里当乡村医生近十年了,“眼见得农民们看毛病的报销比例一年一年地涨上去”。她与工作搭档陆惠医生两个人,管着全村400多家、1300多人的打针吃药。 就从今天起,陶华青、陆惠真正成了罗店镇联合村全体农户的“签约医生”。 找到一个“落脚点” 在宝山区,像联合村卫生室这样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点”有95个。在今后半个月里,全区80多万居民中的8万农民,将全部像潘老伯、程老伯一样,家家户户拥有自己的“签约医生”。 一纸《农民卫生保健服务责任书》,究竟给了农民兄弟们什么样的实惠呢?“先说说普通的看门诊吧。从今年10月1日起,宝山的农民只要在宝山地域内的医疗机构看病,无论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一律可以报销诊疗费。‘签约医生’么,就是对病人一路‘跟踪’,负责到底。”区卫生局局长李士华脱口而出。 宝山区调整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报销比例,扩大补助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农民的“抗病能力”不断得到强化。“然而,要让所有需要医疗服务的农民都能享受到这一切,还必须有一个‘落脚点’”。 已经用几年时间逐一为村民们建立起一整套“健康档案”的村卫生室医生,顺理成章地担负起了管理农民各项卫生保健服务的重任。“签约医生”的任务包括医疗、医保、合作医疗咨询,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行为干预和康复指导等等。 农村医保“迈一步” 在74岁潘老伯伯的记忆中,左邻右村的卫生室近几年全都改造翻新了一遍,吃药打针可以报销的比例高了,转出去到大医院看病也比以前方便了。从3年前起,可以拍X光片、做B超、验血的“巡回医疗车”每年开到村口,为70岁以上老人(今年起调整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做体检。 陶华青医生还没来得及替患重病的程家老妈妈算细账。“如果按宝山区新出台的农民医疗保障办法,若患者家庭经济困难,一年内使用了在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10万元,可报销费用+大病减负+医疗救助,个人的自负部分不会超过1万元。”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宝山区的8万农民又向前迈了一步。 首席记者 施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