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韩式整容 整形美容莫忘风险 整形 “哈韩”需谨慎 肖唐 |
| ||
| ||
| ||
| ||
|
这个夏秋,似乎出国整形呈上升趋势。加上近年来铺天盖地的韩剧和广告攻势,大家似乎渐渐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韩国整形世界一流”“韩式整形比中国好”。有人拿着韩剧明星的照片要求医生“拷贝不走样”,有人不惜巨资专程跨国整容。笔者特地走访了权威整形美容专家、曾获日本“医学科学进步奖”的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石重明教授以了解情况。石教授详细介绍了中、韩、欧美容整形的异同,并提醒爱美者理性对待出国整形,同时还建议整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 A、整形“韩流”有非整形因素 谈及时下流行的“韩式整形”,石教授的回答简明扼要:“其实,在正规的医学界,从来没有‘韩式整形’的概念或说法。”经常参加国内外高级整形学术会议的石教授告诉笔者,在整形学术界,据他所知,至今还没有哪位专家为“韩式整形”下过科学定义,或有哪位专家把自己的整形技术称为“韩式”技术。 既然医学上并没有所谓“韩式整形”,那为什么常有年轻人不理性地追捧呢?“其实,从技术层面说,韩国整形并无特色”,石教授解释说,整形界的“韩流”,可能和韩流文化的走红及某些机构的商业炒作有关。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韩国“人造美女”在镜头前的风采,往往和化妆、发型、服装、摄影、后期修片及个人气质、剧情烘托等“非整形”的因素有关。而一些整形机构则看准了年轻人盲目“哈韩”的心理,将“韩式整形”作为卖点进行炒作,以追求高额的利润。 B、整形技术无分国界 综合比较中、韩两国的技术水平,中国目前的整形实力可以说完全不输于韩国,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了他们。石教授用以下5条充分的理由说明这点: 学术地位 韩国的整形美容技术并不是世界最好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不及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 手术方法 同一项手术,无论中、韩、美、日还是其他国家的整形医生,所用的原理和方法都是大致相同的。那些看似新锐前卫的“韩国式”,很多都是天花乱坠的包装。 临床实践 既然手术方法大同小异,那么决定医生水平高下的,还是经验。和中国相比,韩国人口较少,每位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无疑大大少于中国医生。 相貌特征 韩国人的相貌与中国人并不完全相同,如前者脸型较宽、较扁,单眼皮长而窄的居多。由于整形十分讲究整体搭配,所以两国医生在手术前设计上,肯定存在很多细节的差异。 沟通能力 整形不仅包括手术过程,术前、术后医患双方的透彻沟通,也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与医生有语言上的交流障碍,有可能为手术安全埋下隐患。 收费水平 “韩式整形”价格昂贵,这可能与炒作的需要及韩国的消费水平有关。相比之下,国内的医生技术好,收费合理,性价比更理想。 最后,石教授说:“整形盲目‘哈韩’并不可取。我们不否认韩国有一些整形美容的高手,但中国目前整形手术的技术水平完全不亚于韩国或任何国家,有的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想,随着大家对这方面医学知识的日渐了解,整形美容的‘哈韩’风不久就会过去,大家一定会以更理性的态度去看待‘韩式整形’。” C、整容者要有风险意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令整形美容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整形失败故事也浮上水面。有调查表明,约有60%左右的整形美容消费者缺乏风险意识。 整形风险究竟来自哪里?首先是整形机构和施术者的资质。正规的整形美容医院应是国家许可的、拥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具备合法开展整形美容手术资格的医疗机构,施术者应当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及相应领域的临床专业经验。其次,整形的风险还来自宣传误导。如有些医院的个别医生曾赴韩国短期培训,就标榜医院是“中韩合作”,而普通的整形医生也被夸大为“整形大师”。此外,盲目模仿明星整容、术前向医生隐瞒所患病情、不注意详读手术自愿书、使用有质量问题的整形材料或药品、对手术期望过高或动机不纯、缺乏成熟的心理素质等等,也都是整形的风险因素。 整形风险还可能来自各种“高新技术”“最新材料”。在医学上,任何一项新技术或新材料的诞生,都需要巨大的付出,不可能频繁出“新招”,“最新材料”可能是将老的技术或材料,再换一个吸引眼球的新名词的同时大幅抬高其价格。如果的确是种新开发或新引进的技术或材料,消费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整形新技术或新材料,短时间内不会发现问题,但远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整形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看医生的技术实力,所以建议在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时一定要谨慎。 肖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