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人物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08版: 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陵地宫猜想3
秦陵铜车马只有两乘吗?

郭志坤

秦陵铜车马二号车

  ◆ 郭志坤

  精美的铜车马

  站在被称为“青铜之冠”的秦陵铜车马前,那中规中矩的车辆、栩栩如生的御官、活灵活现的骏马以及那泛出古旧的青铜色,似在诉说它们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健硕的八匹铜马,四腿如柱,两耳前倾,双目如铃,鼻翼微动,似在整装待发。御官英姿雍容,双手紧握辔绳,正襟危坐,神情专注,毕恭毕敬,似以御这样豪华的御车而窃窃自喜。

  许多学者专家无法想象——秦始皇在创造这样庞大的军阵的同时,竟然也能造出这样精美的铜车马。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在秦兵马俑发现6年之后的1980年发现的。秦陵铜车马出土,共有两乘。经复原后,其大小约为秦时真车、真马的一半。铜车马全部用青铜制成,车马上配有大量的金银饰件。铜车马一经亮相就轰动了世界。当年秦始皇正是使用这种车马行驶在各种专用道路上,既有直道,又有驰道和甬道。

  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风采。据考证,这铜车马正是按秦始皇出巡车队中的五色立车与五色安车组成的“副车”所造,从车马大的结构形式到细微末节的塑造都追求真实。前辆为立车,后辆为安车。立车相当于今天的开道车,安车即为銮舆。在一号车马的开道保驾下,那乘坐着“千古一帝”圣驾的豪华安车随后而至,很自然令人想象当年秦始皇出巡的壮观场面。

  铜车马设计之精巧、工艺之高超,无与伦比。有谁能够想象得到2200年前的秦王朝能够制造出如此精美的铜车马。

  秦陵陪葬铜马车,表明秦人对车马的爱好和重视。车马在古人心目中是崇高的,因为“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历代帝王对车马更是宠爱备至。无论出巡、征战,非车马难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周以前的车舆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了一套卤簿制度。所以说,秦陵陪葬铜马车,这也是秦王朝的卤簿制度的真实反映。何谓“卤簿”?一般解释为“仪仗队”,实际上,“卤簿”所涵盖的内容比仪仗要丰富得多。卤簿是专门也是直接为帝王的重大活动服务的。

  秦陵陪葬铜马车,彰显秦始皇对铜车马的纪念。一统天下的秦王嬴政,对车马有着深厚的情感。秦始皇每一次出巡都是在这种豪华精美的车辆中度过的。这些车马带给秦始皇荣耀和安全,最后也拖着病死的秦始皇“秘不发丧”,这些车马真可谓是与秦始皇“生死相伴”。据考证,秦铜马车在秦始皇在世时就已经造好了。

  秦陵陪葬铜马车,也表明秦始皇的占有欲。当秦王称帝后,其权力高度集中,其礼仪规格突破惯例,猛升至最高规格。中国古代以车马为主人陪葬的殉葬制起源很早。初为“涂车”,即用泥做的车,后来“鸾车”陪葬,据考古发掘资料,“鸾车”就是真实车马。在当时“灵魂不死”观念的支配下,人们认为,人活着是在“阳世”,灵魂与肉体是结合的;人死去后,其灵魂不再依附于肉体,要出走到“阴世”去。因此,营造陵墓即为灵魂构筑好的居所。秦始皇的灵魂随时要出行,没有交通工具是寸步难行的。铜车马的陪葬,正是供秦始皇灵魂继续享用的“上乘之舆”。在统一中国的征战中,他经常骑着战马四处驰骋。在史书的记载中说他有七匹著名的骏马,而且每一匹马都有形象美好的名字:追风、白兔、蹑影、追电、飞翮、铜雀、晨凫。秦始皇的这些心爱的骏马,估计以雕塑或壁画的形式在地宫里日夜陪伴着。而拖着始皇遗体返回咸阳的那辆真车,也许作为随葬品带入地宫。

  不仅仅只有两乘铜车马

  在同秦俑博物馆副馆长田静研究员讨论秦陵铜车马的制作时,笔者认为,如今出土的铜车马,不是秦陵铜车马的全部,也许在其他方位还埋有铜车马。理由有三:

  其一,从秦陵铜车马的制造工艺来看,是批量制作的。兵马俑坑出土的陶马分为四腿、躯干、头、尾、双耳、飞鬃等部件,分别制成预制件,然后拼装组合粘结在一起。据此,田静研究员推侧:铜马的制造也应是分成若干部件分别制作,然后利用嵌铸法连成一体。“铜马的头、尾、耳等部件,可能也是单独铸造,然后接铸在马体上。”马铸造成型后,把外表打磨光滑平整,至今马体仍留有清晰可见的锉磨痕迹。铜车马的制作工艺尽管复杂,但秦人对铜车马的设计、制造具有不凡的品位,当时使用了铸造、嵌铸、包铸、焊接以及各种各样的机械连接、机械加工等工艺技术。对金属的切削、锉磨、抛光、铆接、弯曲等不是简单工具所能解决的。有的学者就认为,秦代工匠已经发明和掌握了一些较为复杂的高级机械、车床等技术。因为秦俑坑中发现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兵器,几何体对称,表面光洁,锋刃尖利,显然是经过机床等工具切削加工,才会生产出标准化程度那么高的产品。据称,其水准“几乎不亚于今天许多复杂的机械制造”。由此一系列配套的制造工艺以及秦人的卓越智慧,完全可以推测,铜车马是批量“生产”的,绝不只是这两辆,应该还有不少,若按“色上黑,度以六”之令,估计铜车马起码在六辆以上,或六、十二、十八等与“六”相应之数。

  其二,从当时青铜材料的储量来看,完全有实力批量制作。当时收兵器于咸阳,除了铸成十二金人之外,还作为营建骊山墓的材料。青铜材料是保障供给的,尽管如此,设计和施工人员也是十分注意节约用材的。制造工艺上使用内、外范,其目的就是为了节材,马腿胫部的胎壁较薄,厚度为0.2~0.7厘米,股部的胎壁较厚,如左骖马股部壁最厚处只达到1.2~2.5厘米。如此空心就可节约大量的铜材,以制作更多的铜马车。每辆用铜量在1500公斤左右,若制六辆才不过1万公斤。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总重量就达1.05万公斤,统一六国后收缴天下兵器铸成金人十二,计有45万公斤。据统计,当时的铜总量不低于1000万公斤。

  其三,从秦始皇的个人性格和贪欲来看,是追求炫耀气势的。秦朝大驾属车81辆,西汉乘舆大驾有车千余辆,属车规模与秦代相近,也是马万匹,气势浩荡,天下无双。秦始皇完成天下一统之后,那种贪婪恶欲无限膨胀,才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兵马俑军阵、最大的青铜车马。刘邦和项羽都曾看到过秦始皇的銮驾,并且倾慕之情溢于言表。现在所见的秦兵马俑不是秦陵兵马俑的全部,所见秦陵铜车马也不是秦陵铜车马的全部。秦始皇也是非常诡诈的,秦陵铜车马多置几部,分散陪葬,便于始皇帝的灵魂出巡,又有利于安全保密。铜车马多了,一方面显示了帝王的威风和气势,另一方面也是皇帝的自我保护措施。在博浪沙遭狙击时,就是因为属车众多又华丽,使得刺客眼花缭乱,一时分不清楚秦始皇究竟乘坐在哪辆车上,致使行刺失败。巨大的惊骇让秦始皇铭记在心。为了显示帝王的权势、荣耀以及安全,同时也为死后安排厚葬,按照生前的享受来设计地下的陪葬,在设置上,考虑众多属车的陪葬并非不可能。

  秦陵不仅仅只有两乘铜车马,已为多位学者所认同。随着考古的深入,必定会证实以上的推测。

  (摘自《秦陵地宫猜想》 郭志坤 著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年8月版)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