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人物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A03版: 焦点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福建、吉林等地联手调查全国最大网络传销案——
“瑞士共同基金”骗了17万余人

曹刚

  新民图表 制图 贺信

  本报记者  曹刚

  “投资8000元人民币,平均收益300%,30个月后,8000元变成40万元。”

  今年年初,“瑞士共同基金”伴随股市、基金热潮,以疯狂的速度传播。

  据相关媒体报道,全国17万余人参与,涉案金额可能超过13亿元。

  日前,“瑞士共同基金”被山东泰安工商部门定性为“典型的以境外基金为名义、以互联网络为平台、以高额利润回报为诱饵、以诈骗钱财为目的的非法传销”。

  魏某、陈某非法经营的“瑞士共同基金”网络传销案件已移交检察部门审查,这起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络传销案,在山东泰安被掀开了冰山一角。山东、福建、吉林等多省工商部门已着手调查此案,国家工商部门正高度关注此案。

  昨天下午,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号称1948年成立,网站注册仅2年多

  “瑞士共同基金”标榜自己的合作伙伴包括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摩根大通银行等,由拥有59年历史的CHEVIOT家族掌管,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管理全球投资者90亿美元资金。在这些炫目的光环背后,有许多明显的疑点。

  在“瑞士共同基金”官方网站上,站点语言只有英语、拉丁语和中文,而且中文是简体中文,这个“著名”的“跨国”公司为啥如此看重中国大陆市场?

  有关部门通过技术查询得知,网站域名注册时间为2005年6月16日,所谓的母公司Swiss Mutual Fund号称成立于1948年,网站却注册于2005年6月12日,仅比“瑞士共同基金”的域名早注册4天。

  “瑞士共同基金”网站宣称成立于2005年4月,其网站上的图表显示,2005年4月份募集了300万元,5月份募集了550万元,速度快得惊人。

  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基金没在中国证监会登记备案,也没在民政部或中国人民银行登记注册,根本不具备在中国公开募集资金的资格。显然,“瑞士共同基金”属于非法的黑基金,不但涉嫌非法融资,还涉嫌非法网络传销。

  本金回报+拉人头提成,典型的传销

  工商部门反复调查取证,查清了“瑞士共同基金”的奖金分配制度,共分为联营计划(SAP)和收入计划(SRP)等多种奖金分配制度(也称财务工具)。

  联营计划:指每介绍一个投资者,介绍人可以获得被介绍人本金的10%回报。

  收入计划:指每介绍一个投资者,介绍人可获得被介绍人投资、再投资所获全部收益的10%回报。

  “瑞士共同基金”实行双轨制,介绍人拉来的投资者呈金字塔状依次向下排列,每增加8000元销售额,介绍人可提取10%的佣金。新人加入,必须到公司主页注册,且在15天内汇款,才能开通账户,否则账户作废。每个投资人的基础投资额为8030元(8000元投资金额,30元手续费)。

  比如,A介绍B入伙,B投资8000元,介绍人A可收益:

  800元(佣金,B投资额的10%);

  80元(每月从B获利的10%中再提10%)。

  投资人B(A的下线)的收益:

  800元(前3个月每月获得投资额10%的回报);3个月后,每个月收益提高5%,到第6个月就成了20%……

  每15天为一个返利期,15个月为一个投资周期。到投资周期结束后,8000元的回报率为300%。如果全部获利循环投资,经过30个月后,8000元本金将变成40万元。这种“本金回报+拉人头提成”的运作模式,具有典型的传销特征。

  官方网站进不去,“兄弟网站”十多个

  “瑞士共同基金”宣称的家族根本不存在,在美国证交会查不到“瑞士共同基金”的任何信息。它只不过是以海外基金为幌子,伪造“豪门出身”,借助互联网行传销之实,欺骗参与者。

  2006年9月,瑞士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发表声明,“瑞士共同基金”没有在瑞士注册,与瑞士完全没有关系。由于基金的有关活动不在瑞士境内,因此不受瑞士银行法令约束。马来西亚国家银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也先后发出投资警告,指出“瑞士共同基金”以及网站存有欺诈行为。

  今天上午,记者上网发现,不能正常登录“瑞士共同基金”曾先后用过的网站(www.swisscash.net、www.scmutualfund.com),但又跳出了一个域名为www.hanyi-swisscash.com的网站,标榜自己是“瑞士共同基金”官方网站,其内容与原来的官方网站如出一辙。类似的“兄弟网站”还有swiss518.2008red.com等十多个。

  自称成立于2007年4月10日的“瑞士共同基金”论坛(www.bbs-swisscash.net)也在正常运行。论坛显示,访问量最多的月份,是2007年8月。注册会员近2000人,会员5000多人,而且在以每小时几十个人的数量递增。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多个“兄弟网站”中,出现了类似的“申诉”:“瑞士基金网站树大招风,屡遭外界的打压与攻击,但它仍屡战屡胜。我们的信誉无可置疑。”

  评论 报料 07083110301

  【焦点链接】

  半年发展30个下线

  “瑞士共同基金”的组织庞杂分散,成员间以Msn和QQ联系,一般互不见面,只知道上线和下线,不了解团队总头目。

  泰山公安和工商部门调查发现,泰安众多参与者的上线魏某和陈某嫌疑最大。6月10日下午2时,两人在合伙经营的专卖店里被执法人员抓获,现场查获记事本、汇款单、电脑数据等大量证据。

  据犯罪嫌疑人魏某交待,去年底经朋友温雅介绍,买了8000元“瑞士共同基金”,在天津工商银行汇款给深圳名为“曾婧”的账户。曾婧自称经济学博士,是“瑞士共同基金”在中国的代理。

  魏某推荐陈某、张某、侯某3人为下线,获取2400元提成。此后,她通过提取下线收益,半年获利1.84万元。

  为吸引更多人,魏某等人“拆东墙补西墙”,用新发展对象的钱给前一批投资者发红利。

  短短半年内,两人在泰安市发展下线30人,涉案金额50多万元,人均投入超过1.6万元。据媒体报道及犯罪嫌疑人供述,全国超过17万人参与了“瑞士共同基金”,按照每人以最低8000元计算,总涉案金额达13.6亿元,而实际金额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焦点关注】

  网络传销监管难

  网络传销主要有3种类型:

  ● 借助互联网推销实物产品,发展下线,与传统的传销相似

  ● 靠发展下线会员和增加广告点击率给佣金回报,容易演变成非法集资

  ● 交一笔钱取得网站会员资格,再发展下线。这种情况目前发现最多、查处最多,它的本质是以下线交纳的入会费来支付上线的奖金

  网络传销常以电子商务等名义掩人耳目,欺骗性强;在短时间内跨地域传播;涉案人员流窜作案,“打一枪换个地方”;有些传销网站注册在国外,服务器也设置在国外。这些都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公安、工商、电信、银行等部门最近加强了协同作战。“网络警察”网上巡查,发现可疑立即跟踪;电信和银行控制信息流和资金流;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随时待命,不管服务器设置在哪里,只要发现网络传销,立刻严厉打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