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电影节特别报道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法治视窗
 第A21版:读者之声
 第A22版:职场方圆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人物
 第A28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0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1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钱题纪实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19版:人物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电
 第B24版:资讯生活·家装
  
2007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给我们带来的是“累”,是匆忙和紧张;而“小”则相反,给我们带来自由、悠闲等生活的慢板,带来美好和精致生活的真谛……
大栅栏道路瘦身的启示

童大焕


  当大拆大建、大干快上、大规划、大手笔、大气魄等“大”字成为当今一些地方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下面一则“小”新闻反倒给我一种久违之感:据报道,北京市宣武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大栅栏地区的历史韵味,延寿街、西河沿街和韩家胡同3条道路的规划宽度由最初的25米至40米减少到9米至12米。

  好大、贪大、求大,已经成为今日一些城市发展决策的“共识与通病”,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追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被认为是所谓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特别是随着汽车社会的来临,城市的道路日渐沦为车水马龙的“停车场”,人在宽阔的道路和车流中越来越显得渺小和孤单。然而,当我们站在一片片“大城市”、“大街区”,却猛然发现:城市的历史被大拆大建生生割裂;人越来越匆匆,精致生活越来越远;空气越来越混浊,人成为汽车的弃儿,自行车被逼到街角,人行道被临时停车挤压成羊肠小道,往日洒满阳光的小院被长年淹没在邻近高楼的阴影中……我们非但找不到“大”带来的荣耀与自豪感,反而在茫茫车海和人海中不知所归。

  我们似乎成了城市发展的俘虏,忘记了,只有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旨归。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反思“大城市文明”所带来的“城市危机”。比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热岛效应、人情冷漠等等,并由此开始向人回归,重新以人和自行车的尺度规划和设计城市。比如,在国内许多城市拆除沿街店面,拓宽市区主次干道路面,以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时,法国巴黎却反其道而行之,取消路边停车侧道,兴建大型地下停车场,把腾出的路面拓为人行道。人行道从原来的12米拓宽到24米,再种两排梧桐,大道两侧就有了4排树木,成为一道绿树掩映的美丽风景线。这样改造以后,某种意义上“逼”得车主无路可走,只有乖乖地绕道而行,或者安步当车。今年7月,他们还启动了一项“骑车自由行”,在巴黎市区,几乎随处可见待租的自行车。

  其实在国内,不少人都知道,如果投资店面,街道窄的比街道宽的更有投资价值。道理很简单:窄的街道适宜于行人,有利于街区的繁荣。

  小的为什么那么美好?因为“大”给我们带来的是“累”,是匆忙和紧张;而“小”则相反,给我们带来自由、悠闲等生活的慢板,带来美好和精致生活的真谛……

  什么时候,大栅栏的道路“瘦身”能够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新样板?    新京报  (童大焕)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