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08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09版:上海人家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证券·沪市月报
 第B06版:证券·深市月报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城市记忆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规模基金易出“黑马”

许超声


  统计显示,在基金业发展极为成熟的美国,没有任何一只基金能够连续3年排名全美基金前50名。在国内,2006年累计净值增长率排名前十的开放式基金,今年表现也并不突出。由此可见,在基金龙虎榜更替前夕,挖掘潜在的“黑马”基金,对于期望获取超额收益的投资者而言可能更为重要。

  种种迹象显示,因在时点把握、仓位调整等方面占据优势,小规模基金中极易杀出“黑马”,今年一季度业绩排名前十位的基金,就有6只规模在10亿元以内,其中4只规模小于2亿。业内人士指出,在这类小基金中,应重点关注那些对投资研究流程进行调整和梳理的公司。

  一般来说,经过投资研究流程的调整,这类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往往会出现出人意料的提升,更显“黑马”本色。以天弘基金管理公司为例,今年初,天弘基金加强了各方面人员配备,尤其加强了投研团队建设,对投资研究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在稳健原则的指导下,基本形成了研究、投资、金融工程“三权分立”、但又环环相扣的投资体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该体制已初见成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天弘精选基金最近一个月的回报率达到14.3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二。

  事实上,因投研流程建设加固而使得业绩大幅提升的小规模基金公司不在少数。去年,为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基金公司均对其投研流程进行了全面调整。调整后,这些公司旗下的基金在今年均出现齐头并进的态势,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这些基金启动前夕介入的投资人也获益匪浅。 

  本报记者 许超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