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案件依托网络不再一家“独唱” 一周来执结案件一千二百余件,到位标的近三亿元 宋宁华 高远 |
本报讯(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高远)法院执行已由“独唱”变为社会“大合唱”。昨天,上海法院为期一周的集中执行结束,在协助执行网络的支持下,共执结案件1296件,执行到位标的2.95亿元,执行清偿率77.14%,共609人次的街道、社区、村居委等基层干部参与了此次集中执行。 不再 “单打独斗” 在本次集中执行期间,卢湾区法院执行的在淮海路永业里破墙开盒饭店的案件、闵行区法院执行的吴中路某商铺违章搭建、长宁区法院执行的武定西路旧洋房内拆除铁门的案件等搬迁、拆违、相邻案件,都离不开协助执行网络这个“好帮手”。由于增加了地区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共同做当事人工作,不仅仅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最终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了义务,案件圆满得以执行。 “联手” 外省市 市一中院还由院领导带队,专门到委托案件比较多的江苏、安徽两省进行集中催办和执行,走访了15个中院和基层法院,行程4600余公里,催办、执行案件87件,结案64件,其余23件也落实了执行方案和执结期限。通过“联手”外省市,围追堵截“老赖”,协助执行网络进一步扩大。 法院仍需“领唱” 据市高院副院长张海棠介绍,建立协助执行网络,就是要将执行工作由以往法院一家“独唱”变为全社会的“大合唱”,但并不能因为有了“大合唱”,就削弱法院在“大合唱”中的“领唱”作用。 全市法院将通过网络建设,坚持把保障百姓民生放在首位,把执行工作的重点放在交通肇事损害赔偿、劳动报酬、民工工资、“三费”等事关百姓民生的案件执行上。近年来,这类案件的清偿率始终保持在8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