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晚风 目送飞鸿 ——昨与吴冠中大师分享“全集”出版喜悦 王亦君 |
| ||
|
昨天下午,艺术大师吴冠中精神矍铄地与来宾们分享了《吴冠中全集》出版的喜悦。《吴冠中全集》(9卷)近日由湖南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其中绘画作品8卷,收入作品2048件;文集1卷,收入散文及随笔近百万字。为在世的艺术家出版全集,这在我国是罕见的。 长期写生于水田 吴冠中先生以浓重的乡音和朴实无华的短短话语,道出了内心感受:“我长期写生水田,有一次从水田中观望四周田埂的线组织,很入画,我就脱掉鞋站在水田中构思,感到站着所见不如坐下所见更稠密,但水田里无法坐下,情急中便蹲着画,一味追求感受,顾不上久蹲之累。”“一条水牛在我近旁来回耕田,我突然感到它的耕耘与我的工作同工同值。它一生只是耕耘,待老了,人吃它的肉,将其皮制革,它奉献了全部所有。我老了肉不能吃,是废物,惟愿一生耕耘的作品能抵偿牛肉。是肉是垃圾,正待专家、大众鉴评。” 创新“风筝不断线” 吴冠中先生在艺术实践中创造性地将西方的形式美与中国传统审美中的意境美有机结合,构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自然——形韵”新体系。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吴冠中先生提出了在民族情感基础上创新的“风筝不断线”、形式与内容不应分离的形式美、没有表现客观对象的“笔墨等于零”等系列理论, 与他的艺术实践一样,这些理论也一直受到争议,甚至有评论家用“腹背受敌”来形容吴冠中先生的处境。 解构汉字寻找美 如今,耄耋之年的吴冠中先生依然醉心于创新,不改初衷,他用绘画的形式来解构中国汉字,让人在看得懂的同时又发现其中之美,赋予汉字新的生命;他也没有停止过思索,断言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只要是杰出的,就一定是世界的。 在《吴冠中全集》自序的末尾,老人写道:“夕阳晚风,留下了这套画集,目送飞鸿。”驻京记者 王亦君 (本报北京今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