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的英雄? 马祖卡 |
|
◆ 马祖卡 9月14日,享有盛誉的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三交响曲》又名《英雄交响曲》,它不仅是贝多芬一生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作品,而且在世界音乐史上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吹响了浪漫时代的号角! 然而,这部伟大的作品却是贝多芬在经历了人生最黑暗最绝望时期后的产物。在贝多芬二十五六岁时,他就开始发现自己有耳聋的症状,对一位视音乐创作为生命的作曲家来说,耳聋无疑是一种最大的灾难。到32岁,贝多芬的耳聋病势已十分严重,医生建议他去一处名叫“海利根城”的温泉之乡疗养。极度痛苦的贝多芬在海利根城写好遗嘱,准备自杀,这就是著名的“海利根城遗嘱”。但是,就在他将要诀别人生的时刻,崇高的艺术创作使命惊醒了贝多芬,他突然意识到:绝望是对人生挫折的屈服,是懦者的表现,于是他毅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向命运挑战,顽强地活下去,继续为人类创作艺术珍品。于是,贝多芬经过生命中的“凤凰涅槃”,从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贝多芬创作”,《第三(英雄)交响曲》就是其中的里程碑作品。 对这部作品中的“英雄”,人们都认为是拿破仑。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的英雄事迹,觉得与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颇为契合,他刚完成了《第三交响曲》的创作,还恭恭敬敬地写了献给拿破仑的题词。然而,当此刻得知拿破仑恢复帝制后,贝多芬痛苦失望至极,愤怒地撕下了写有题词的交响曲总谱首页。在1806年总谱出版发行时,交响曲标题被改为 “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的结构雄伟壮丽,共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 。在两个严厉的顿奏和弦之后,乐队在充满动力的起伏主题上向前驶去。这个来自“普罗米修斯”的终曲主题,它的发展充满了强劲的力度。第二乐章:很慢的柔板,也就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英雄死了,人们抬着它的灵柩缓步行进,激情的爆发变为抒情的沉思。中段,军鼓军号取代了伤悼,尾声又回到向英雄告别的叹息。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死与悲伤都不能动摇贝多芬的信念,接在送葬曲后面的谐谑曲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它精致异常,时而光亮,时而幽暗;时而大笑,时而逗趣。中部有欢乐的军号合奏,乃表达着英雄性质。第四乐章:极快板。为了象征英雄精神的创造力,贝多芬把“普罗米修斯”主题用在末乐章中。这一主题在十一次波澜壮阔的连续变奏中,将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完全展现出了属于他独特个性的非凡的艺术创造力,无论在乐章的编排上还是在旋律的构造上,他都完全突破了以往海顿、莫扎特所开创的传统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英雄交响曲》中的“英雄”,并不是拿破仑,而是贝多芬本人!是他为所有人类历史上真正的英雄所谱写的一曲惊天动地的伟大颂歌!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因为演奏难度大,近几年国内外来沪的乐团少有演奏,这次我们能有机会欣赏到由著名的以色列指挥家里奥·夏巴道尔执棒的德国柏林交响乐团的演奏,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另外,他们还将在音乐会上演出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中的第5、6、17、18、20和21号,以及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中的第1、2、3和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