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地图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培训·自荐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留学沙龙
 第B2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9版:求职·培训
 第B30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1版:求职·移民扫瞄
 第B3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职场导航
 第B35版:求职·广告
 第B36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3版: 星期天夜光杯·上海地图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亦真亦幻丁香花园

王蔚秋

李经迈像
  主楼侧面
琉璃瓦龙墙
未名湖九曲桥
  丁香楼

  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有名的十大经典老洋房之一。英国乡村式别墅、现代花园洋房、附屋、门房、花房……近3000平方米的精美建筑;占地26600平方米的花园,绿茵平畴,花木蓊郁,碧水清池,小桥曲廊,蛟龙卧园,鸣凤栖亭……它的盛名,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更在于近百年来它的历任主人赋予的神秘色彩。

  壹

  迷史雾踪探花园

  关于丁香花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为他的宠妾丁香所建的别苑。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上海旅游局出版的涉外游览介绍中还标注着:“丁香花园——李鸿章私邸,华山路(原海格路)849号,始建于1862年,是上海第一座西式花园住宅。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

  相传李鸿章由于在上海开办江南制造局、机器织布局、轮船招商局等,经常住在上海,他晚年娶了年轻的第九房姨太太丁香,跟随他照顾起居。丁香的父亲是个武官,战死沙场。丁香不甘心做小,与李家正室不和,李鸿章便委托掌管洋务企业的重臣盛宣怀在上海为她置办一笔不动产。盛氏心领神会,便在海格路购置土地,建造了一座新颖的别墅花园,园内种植了许多丁香,称为丁香花园。

  关于丁香的身份,也有不同版本,有一种说法——丁香原是李家的丫鬟,后被李鸿章收房成为九姨太。因其出身卑微在李家地位不高,李鸿章便在海格路上给她修建了这所住宅。

  还有人说:李鸿章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九姨太,他本人也没有在丁香花园住过。因为此房建成于上世纪20年代,李鸿章早已去世多年,这是其子李经迈的住宅。

  事实上,辛亥革命之后,这里确实住着一位作为李鸿章遗孀的诰封一品夫人,并且也的确是侍婢出身,姓莫,小名顺喜,是李经迈的生母。这所花园洋房没有发生过李鸿章金屋藏娇的浪漫故事,却有着晚清第一豪门中庶出子女的另一番苦辣酸甜……

  1940年李经迈去世后,李经迈的儿子李国超卖掉所有家产去了香港,后来又到了英国和美国。李国超走后再不与李氏家族的人往来联系。李家族人只是从美国人福尔索姆写的书上知道他曾在旧金山生活,后代曾在联合国工作。最近几年李家续家谱,他这一房仍未联系上。

  1942年张善绅在这里开办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

  1944年卜万苍编导《红楼梦》,影片在丁香花园搭景拍摄,历时四个多月。由周璇饰林黛玉,袁美云反串贾宝玉,王丹凤饰薛宝钗,白虹饰王熙凤,梅熹饰贾政,欧阳莎菲饰袭人……称得上是一次明星大荟萃。公映后轰动一时,报刊誉其为“精细的磨练,精湛的成绩”。片中的插曲也不胫而走,传唱一时。

  新中国建国初期,丁香花园为华东局机关所在地,陈毅、潘汉年、刘亚楼等先后在此办公和居住。

  1961年3月16日,颇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元勋陈赓大将,因心肌梗死病逝于上海丁香花园,终年58岁。

  1964年直到“文革”期间,这里成为上海市委写作班子驻地,搅起“文革”大潮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评“三家村”》等文章的早期准备都是在这里,而后由姚文元执笔完成。文学组的笔名是“丁学雷”;历史组的笔名是“罗思鼎”,两人合写的署名“丁加”,三人合写的叫“丁川”,多人合写的则用过“丁影”、“丁闻”、“丁葵”等名字。有谁想到这个“丁”姓,其实是这所丁香花园呢?

  1966年12月,在张春桥、姚文元的策动下,写作班子成员宣布“造中共上海市委的反”,投身上海“一月夺权”。“文革”时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也多次在此居住,丁香花园此时间是一个深深的政治漩涡……

  贰

  花园洋房和它的主人

  丁香花园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艾赛亚·罗杰斯设计是确凿无疑的。然而由此称誉他最擅长把建筑艺术和现代享受融合在一起,创意中西合璧的花园,不免掠人之美。这个人,便是花园的真正主人——李经迈。根据花园布局和房屋内部许多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物语的体现,没有深厚家世文化背景的业主提要,全凭外国设计师是决然办不到的。

  李家是清朝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一门三总督”,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哥哥——两广总督李瀚章,侄子李经羲——云贵总督。李氏家族在晚清出任道员、按察使、盐运使,以及获赠朝议大夫、奉政大夫、资政大夫、荣禄大夫、武功将军等头衔者达 153人。由于开设江南制造局和涉洋商务,当时人称半个上海是李家的、半个安徽也是李家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他的三个儿子经方、经述、经迈及众多子孙,都曾陆续来到上海经营工厂、办涉外商务、开设银行、投资运输及房地产,还从事股票交易。

  李鸿章在上海确实有过一幢价值四万五千两白银的西式豪宅,但并不是丁香花园,他也没有什么“九姨太”。

  李鸿章正房夫人是从原籍带出来的,姓周,不幸的是和她所生的儿子李经毓都早早地夭亡了。继室夫人赵小莲是太湖人氏,侧室莫顺喜是赵小莲的陪房丫头。长子李经方是从李鸿章的六弟家过继的嗣子。次子李经述是夫人赵小莲所生,系嫡出,所以李鸿章去世后由他承袭了肃毅侯的爵位。赵小莲还有一个女儿李经踌(菊耦),据《孽海花》中描写是有名的才女,不仅擅长诗词文赋,居家时还为李鸿章整理公文、审看信函;后来嫁给张佩纶,也就是张爱玲的祖父。赵小莲体弱多病,李鸿章常年办差和出访都是由丫头顺喜随行服侍。莫顺喜聪慧伶俐长相端庄,赵氏夫人去世三年后李鸿章出访西洋为其讨封为“一品诰命夫人”,那时李经迈已经20岁了。

  李鸿章六弟兄中排行老二,独他这房人丁不旺,54岁时得到的李经迈只是他第二个儿子,虽是庶出也深得怜爱,从小锦衣玉食并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清末李经迈也曾被派任过驻奥地利公使;还曾随同贝勒载涛出国考察陆军,末代皇帝溥仪的外语老师庄士敦也是托他找来的,可见还并非坐吃山空的纨绔子弟。平心而论,李鸿章家教有方,子女教育兼学中西,而且要通晓中外礼仪。长幼有序和睦相处,两位兄长对李经迈也还是颇为照顾的。李经方年长李经迈22岁,李经迈5岁时,通晓五国语言的大哥已中了举人,并留任北洋督府襄理为李鸿章帮办外交事务了。二哥李经述被称为“神童”,据说出生时就有两颗牙齿,双目有神与人对视, 5岁就入塾开蒙,12岁便写得一手好字,并且诗文儒雅,面相极似父亲。李经述13岁时李经迈才刚刚出生。所以李经迈是与同族子侄们一起长大和读书启蒙的。

  侯门似海,清朝的封建等级是最繁缛森严的,更何况人称“晚清第一家”的李氏豪门望族。李经迈在家是少爷,出门人称“三公子”,可是在人们浮着微笑的眼神下面仍挡不住那一层揶揄的蔑视。偏偏李经迈长相酷似母亲,一看就知道是谁的儿子。莫氏常年随侍李鸿章出外办差,孩童们难免口无遮拦,李经迈成了活靶子。李经迈终身都没有摆脱幼年留下的深深的心灵阴影,养成了孤癖而倔犟的个性。

  李鸿章去世三年后分割遗产时李经述也已辞世,作为李鸿章唯一亲生儿子的李经迈还要受侄子们的欺负,分到他名下的是最偏僻的地产和当时最不值钱的股票。然而,李经迈抓住各种市场机会,没有多少年,就使手中的股票和地产增值无数倍,遂成巨富。辛亥革命后他和母亲莫氏避居上海,并大做房地产生意。上海人讲的“半条华山路是李家的”,实际上指的就是他的房地产。当年上海最好的公寓大楼——枕流公寓,便是他的杰作。

  另一杰作就是“丁香花园”。

  辛亥革命初期,李经迈约请擅长华丽公寓与酒店设计而名声显赫的美籍建筑师艾塞亚·罗杰斯设计建造了这所花园住宅。两幢西洋建筑和谐地融入江南园林中,格局明快清新,标新立异,由此名噪一时,传为经典。李经迈晚年就住在丁香花园,直至1940年去世。

  主宅(丁香楼)朝向正南,三层,外观用深色露木构架,浅色粉墙,墙面为水泥砂浆作鱼鳞状纹饰。前立面设小尖顶,双坡屋面,平缓瓦顶,用红色筒瓦铺盖,给人以庄重宁静之感。螺旋形窗间柱,花铁栏栅。西墙竖出檐烟囱,囱顶饰小尖券。窗间设螺旋形柱,墙上饰有绿釉花饰。檐下设券齿带饰,二层设立三连券柱,落地长窗。室内装饰堂皇而不奢,华丽而不俗,餐厅与会客室均用玻璃装饰,门窗、扶梯、护壁板均用柚木装修。并率先采用了卫生设备和取暖通风等设备,开创了上海近代建筑的先河。当年李经迈家里的陈设也是中西结合的,有很多中外礼品,墙上既有祖宗画像,也有西洋画。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进门的地毯,竟是一张巨大的白虎皮。

  副楼是幢华丽的现代式建筑,正中凸出呈半圆形,当时作为藏书楼用,取名“望云草堂”。当年书籍和古物收藏甚丰。抗战爆发,藏书中的珍本不断散落,1940年,李经迈的儿子李国超把藏书全部捐给法租界内比较安全的教会办震旦大学。有《李文忠公全集》及兵书、地方志,名人年谱、抄本《远柔全书》等一万多册。震旦大学十分重视这批藏书,专门定制了很多带雕花的高大的书橱,还辟出专室陈列,名为“李氏文库”。解放后院系调整,这批书归入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但书已按类分散。

  主楼南面为绿绒如茵的宽阔草坪及大花园,园中筑有一条“蛟龙卧半园”之称的琉璃瓦龙墙,长达百余米,曲折环绕,有18个起伏,龙头伸向园中未名湖,与湖上八角亭顶端的金凤凰遥遥相视,形成龙凤戏水之景,龙尾甩在园中角落,颇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意。这样的园林设置在当时是极为反叛和大胆的。绿琉璃瓦压墙是清朝王府可用的规制,应是李经迈二哥李经述的名分;民宅用龙墙和金凤即便是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也是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辛亥革命刚过,李经迈就如此修院造宅,一吐他半世的郁闷之气,其常年的愤懑之情可见一斑。

  清澈平静的未名湖,建有九曲桥,花园东南隅地形起伏,曲径环绕,古木参天,嶙峋山石中小径、瀑布风格别致。园中散植茶花、月桂、牡丹、玉兰、海棠、腊梅、雪松、香樟等花木数百种,最多的当然是丁香,花开时节满园馥馨,就此也给了世人许多的猜想与传说。

  叁

  沧桑世事  换了人间

  数易其主的丁香花园, 1952年后由政府投资兴建了一幢二层楼房(2号楼),改建了喷水池,将园林向西南外伸5580平方米,曾作为兴国宾馆分部。 后来2号楼成为申粤酒家所在地。

  1989年,丁香花园被列为市级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几经修复,恢复了其英国乡村建筑花园别墅的基调和古典江南园林相融的建筑特色,成为上海百年来最负盛名又保存完整的花园住宅之一,是海派花园住宅的建筑珍品。

  2001年,毕业于复旦经济系的陈早春和房管部门签订了8年租赁合同,租下丁香花园西面的一幢别墅和1000多平方米的草坪。随后投资了1000多万元在花园里修建了4座新别墅,连同原先的老房子一起租给了外国人。这里也就相应更名为“丁香别墅”……

  老房子还在继续着它的传奇。

  ◆ 王蔚秋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