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体育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来信来论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地图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19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2版:求职·培训资讯
 第B23版:求职·培训·自荐
 第B24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5版:求职·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移民沙龙
 第B27版:求职·留学沙龙
 第B2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9版:求职·培训
 第B30版:求职·留学移民
 第B31版:求职·移民扫瞄
 第B32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职场导航
 第B35版:求职·广告
 第B36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17版: 求职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公司为何拒收名校硕士

张炯强


  请名校硕士走人

  近日,在一次高校和企业的座谈会上,上海商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凌进女士讲述的一则故事耐人寻味:上海某名牌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硕士毕业生,本科学了4年旅游,研究生又研究了3年旅游,可是,当他来到凌女士的公司试用时,每个部门对他都不欢迎。原因很简单,一个学了7年旅游专业的硕士,竟然不懂得旅行社的任何一项业务操作,包括旅游项目设计、旅游成本精算等等,而且,此人还心高气傲,不肯虚心学习。最后,商务国际旅行社只得请他离开。

  4年本科白读了

  旅游公司拒收名校硕士,是否只因为个人的原因呢?凌进告诉记者:“目前,上海高校开办的旅游本科专业,没有一门课程是讲述旅行社具体操作业务的。公司招收的大学生都说,4年大学白读了。”她介绍说,国外大学同类的旅游专业一般是半年上课、半年实习,这样,对企业来说,才能招收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而国内高校的旅游专业,学生在课堂上一呆就是4年,毫无实际工作的经验。

  针对凌进的说法,记者查询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上海师大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包括了旅游经济与管理、会展策划与运作、现代饭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规划等等,果然没有看到相关的旅行社业务内容。但对于企业的意见,高校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不可完成的任务

  上海师大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高峻说:“企业所希望的实用型课程和操作型人才,是能够从高职、中专等学校中找到的,但是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所不同,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本科专业的学生必须是以基础理论为主。”高峻说,现在很多的用人单位存在一种矛盾,一方面,希望招纳高学历的学生,另一方面,又希望这些学生在本科阶段还接受技工式的培训,这对于本科教育来说,是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他认为,企业招收大学生,对其进行培养锻炼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因此,没有理由要求大学生一进企业就懂得业务操作,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基本素质,事实上,如果同样使用一个本科生和高职毕业生,最后,往往是本科生的潜力更大。

  不欢迎眼高手低

  同样是用人单位,奥耐斯蒂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青湖有着不同的用人观念:“我只看中他们的基本能力,不会要求他们懂得公司业务。知识基础扎实的学生,今后证明才是最优秀的。”这位总经理表示,当然,再聪明的学生也必须谦虚勤奋,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不会成大气候。       本报记者 张炯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