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医疗人员回归本位 汗青 |
◆汗青 日前,卫生部新闻办在西宁举行“医疗卫生报道的特殊性与医改动态总编论坛”,谈及医患矛盾,一个突出话题就是如何让医疗人员回归本位。医生看病,本是天经地义,曾几何时,医院要通过卖药增值,医生也围着开药忙,它的直接后果是药物的大量浪费。据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药费占到全国医疗费的51%,而大多数国家药费只占医疗费的20%多,许多家庭都存有过期药品。医生看病两分钟,开药好几百,并不是少数现象,而在英美发达国家有规定,看病必须半小时。 药品导向的另一个结果是有些便宜的药,效果好,但赚钱少,所以没有人愿生产,如某种解毒药是特效药,但因没有企业生产,甚至导致无法抢救病人。 民众抱怨看病贵主要也是药价贵,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间流通环节获利多。据卫生部一位专家说,某款药出厂5元,经过几个环节,到了医院就要卖46元,涨幅惊人。 医院增值、医生分配与药品挂钩的一个最大伤害是医疗人员职业精神的丢失,许多医学院的学生在校时,对医学事业还怀有神圣感,知道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乃医务工作者的天职,虽然他们中仍有一些人毕业后坚守信念、默默追求,但一个不好的制度安排会使部分人丧失理想,甚至游离职业本位,这是医患矛盾的原因之一。新一轮医改须重点纠正这样有偏颇的制度设计。 当然,我国人多底子薄,医疗资源不足,仍是基本国情,医改还是要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体制机制的制度创新,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重视公共卫生的建设,把国民的健康放到民生的首位来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