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为何难普及? 秦武平 |
秦武平 节能灯节电又省钱,但在提倡兴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却仍难在国内推广,为什么?全球节能灯生产大户飞利浦公司的一位老外高管指出,关键是因为“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 的确,目前国内节能灯的安装,一是在起示范作用的政府公共项目,二是在一些普通居民家庭。至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节能灯是蛮难进门的。承包商不会为企事业这样一个“大业主”考虑该买怎样的节能灯、一年省多少电费等。他们的脑筋,动在别的地方,比如,怎样买最便宜的灯具,然后赚到多多的钱。至于灯具寿命能有多少小时、白白浪费多少电能,与买灯人毫不相干。 据说,买灯具是最有赚头的,普通灯具行业存在的高利润,可为采购者提供不小的折扣。而成本高出一截的节能灯,再加上推销费用,成本就更大了,自然折扣有限。如此一来,节能灯不为灯具采购方所喜欢,也就注定了和普通灯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命运。 “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往往造成对灯具的质量性能退而求其次。小区电梯也是如此。哪怕居民有再多的抱怨、物业有再多的牢骚,“野路子”电梯照样有生存之道,堂而皇之进大楼了。因为,买电梯是开发商的专利,他只考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买个过不了半年就残废的电梯也无妨。一方面,成本自然大省;另一方面,采购者可能还有点回扣。至于电梯将来会怎样对居民“发脾气”,不在其考虑范围。 要权利不要责任,要私利不要公益,这大概就是“买的人不用,用的人不买”的潜台词。对付这类损人利己者,关键是“业主”要伸张权利,不妨以“事前签约,事后算账”来制约。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