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第B01版: 财经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上半年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许超声

  ■ 今年上半年,是基民的幸福时光 唐志顺 图

  广受投资者关注的证券投资基金2007年半年度报告近日已披露完毕。数据显示,56家基金公司的323只基金今年上半年实现经营业绩高达7044.8亿元,这一收益数据超过了之前7年收益的总和。

  1、股票型基金最会赚钱

  数据显示,基金去年实现的经营业绩是2709.2亿元,曾一度创下历史新高。而在2006年之前的6年,基金表现平平,从未受到过自去年以来市场如此的重视。资料显示,基金2002年的经营业绩曾出现140.11亿元的亏损,而另外5年的经营业绩也分别只有179.11亿元、32.41亿元、120.06亿元、41.86亿元、70.18亿元,7年合计不过3012.72亿元。

  统计显示,在上述7044.8亿元中,有3640.67亿元为净收益,另外的3404.13亿元为未实现利得。偏股型基金仍然是上半年市场大幅上涨的最大获益者。统计显示,股票型、封闭式、积极配置型三种类型的基金实现的经营业绩就达到6938.26亿元,占全部基金实现总经营业绩的比例高达98.48%。

  股票市场是基金巨额收益的最大来源。如上所述,上述323只基金今年上半年实现的总收入为3748.14亿元。其中,光是基金赚取的股票差价收入就达到了3599.37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高达96.03%;排在收入贡献第二位和第三位的,依次是股息收入和债券差价收入,分别为52.78亿元和48.1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41%和1.28%。

  2、基金公司业绩强弱分明

  从单只基金平均获取净收益的能力来看,“赚钱神话”频频出现。以业绩收益在2006年排名第6位的华夏基金公司为例,据统计,其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98亿元,是2006年净利润的近5倍。而2006年收益名列第7的富国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获利达1.47亿元,为去年全年的近2倍。列2006年第9位的海富通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收益为7194万元,为2006年全年收益的1.6倍。

  在基金公司强者恒强的同时,前期呈现巨额亏损的小基金公司业绩也在突飞猛进。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为例,2006年排在基金业收益榜倒数第三位,今年上半年一举扭亏为盈。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历来是基金业的真实写照。上半年基金业迎来收益全面激增的同时,基金公司业绩分化也在加速。以2006年收益还排在第5位的鹏华基金公司为例,其2006年净利润为9299.28万元,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049.99万元,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而2006年收益排名还在前十位的中信基金,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却仅为1876万元,不足去年全年一半的水平。

  3、基金公司日子很好过了

  在基金业绩上升的同时,基金公司管理费也挣得盆满钵满。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在2007年上半年再度暴涨。截至6月30日,56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计计提基金管理费8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3倍,为近3年来最大的同比增幅。

  在所有基金公司中,管理费收入水平最高的公司是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半年共挣下6.29亿元管理费。以股票基金平均的管理费水平推算,该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基金保有量为839亿元以上。排名第二位的基金公司是南方基金管理公司,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为6.21亿元,对应基金保有量828亿元。第三名是易方达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为5.97亿元。对应股票基金保有量为797亿元。以平均基金规模论,上述三家公司也是基金业的三强。

  另外,排名排在前列的基金公司还包括: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大成基金管理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富国基金管理公司、广发基金管理公司和华安基金公司。上述公司的上半年的管理收入分别从5.5亿元到2.5亿元,平均管理股票基金的规模推算从335亿到738亿元以上。上述合计共有10家公司,为行业内管理规模(平均保有量)排名前列的公司。

  4、基金管理规模快速扩张

  管理费的飞速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规模的快速扩张。截至今年6月30日,346只基金规模合计为1.26万亿份,资产净值合计1.822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金总数只增加了39只,而基金总份额却从0.61万亿增至1.26万亿份,份额增长1倍;基金总资产规模也从0.854万亿元增至1.822万亿元,增幅超过了1倍。

  就拿上半年业绩增长较快的3家基金公司——南方、华夏和博时来说,上述3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管理规模分别扩张了345.11亿份、352.62亿份和501.65亿份。以1元发行净值粗略计算,半年间,管理规模的增量部分至少分别为上述3家公司“贡献”管理费2.289亿元、2.64亿元和3.76亿元。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仅35只,而且这还包括近一半的封转开基金,53家基金公司有近一半公司没有新发基金。然而,35只基金却创出了2882.27亿份的发行规模,平均单只基金发行规模达到了创历史纪录的84.77亿份。除新发之外,分红、拆分以及持续营销无疑是三大主因,已成为各家基金营销部门的“必杀技”。

  以博时基金公司为例,2007年3月,博时裕富分红。随后,该基金规模迅速从3月底的4.13亿份,猛增到6月底的214.88亿份,增幅超过53倍,成为博时旗下上半年规模增长最快的基金。1月26日,博时精选每份分红1.33元,一个季度内,其规模从2006年末的16.1亿份增长到126.8亿份,增加了7.9倍。

  5、个人持基比例大幅上升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基金个人投资者持基比例大幅上升,这与股市中股民逐渐被机构所替代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颇耐人寻味。

  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56家基金公司旗下323只开放式基金合计总份额达到1.1154万亿份,较去年同期增加7170.62亿份;总户数4130.20万户,较去年同期增加3289.49万户。而在上述总份额中,个人投资者共持有9914.22亿份,持有比例达到88.50%,较去年末增加了13.99个百分点;而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则从25.49%下降到11.50%。由此可见,基金正在成为散户投资者的天下。

  有意思的是,从不同类型的基金持有结构来看,“散户化”主要是体现在股票型、积极配置型等风险收益水平较高的基金品种上。而像保本、普通债券、短债、货币这些风险收益水平都较低类型的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反而都出现下降的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股票型、积极配置型、封闭式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依次为90.29%、93.86%、48.82%,分别较去年末上升10.43、18.99、2.03个百分点;而货币基金、普通债券型、短债型、保本型基金的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依次为54.91%、43.65%、70.91%、91.39%,依次分别较去年末下降2.82、8.42、9.63和2.72个百分点。

  6、基金买卖股票十分频繁

  今年上半年,股市继续持续走牛,市场涨幅超出年初机构预期。这使得众多基金在牛市中忙进忙出,买卖频繁。

  从累计买进、累计卖出前20名与价值超出期初基金资产净值2%的股票汇总统计可以发现,上半年基金抛出买入的个股共有831只,也就是说831只股票上半年被254只基金重仓买入或卖出。这比去年同期553只重仓买卖的个股多出278只,增长了50%。这说明,随着市场不断走高,基金调仓换股的范围不断扩大,即使对于一些热门的重仓股,基金也会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采取不同的操作策略。

  统计显示,基金净买入最多的都是今年以来热门行业的龙头股,主要涉及金融、机械设备、房地产、资源类行业。其中,基金最钟情的是金融、地产股,列买入前五名的分别是中国平安、浦发银行、中国人寿、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上半年分别被基金净买入金额达243.7亿元、157.2亿元、134.6亿元、107.9亿元、81.7亿元,全部是金融行业的个股,足见基金对金融行业的偏爱。

  而在被卖出又被更多地买回来的股票中,万科作为地产股的龙头自然位列其中,基金上半年对万科的净买入金额为9亿。据了解,基金对地产股一直在持续增持,主要是基于人民币升值和人口红利因素的影响。而在基金的频繁进出中,万科从18.5元起步,一气被拉到36元左右。类似这样被卖出又被接回来的股票还有长江电力、五粮液、大秦铁路、上海机场、鞍钢股份、中集集团、烟台万华、苏宁电器等。

  7、多数基金经理保持乐观

  在经历了上半年的狂飙突进后,大盘5000点之上是否已经高处不胜寒?323只基金半年报显示,多数基金经理对长期走势依然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但短期调整压力也已成为共识。基金经理们普遍预测下半年将呈现震荡上行的走势,能带来长期超额收益的绩优蓝筹股成为青睐的对象。

  不少基金经理认为,上半年,市场在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下,体现出了全面牛市特征。各种各样的股票、各种各样的概念和故事都得到了比较充分挖掘。虽然这里面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但是必须看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这种状况的出现实际上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在全流通背景下,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有了用武之地,市场参与者的利益有可能达到高度一致。而股价正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在运动——上涨,而且它会上涨到一个令人不安和惊讶的程度。这就是牛市的魅力。

  但多数基金同时认为,目前A股市场当前估值偏高,结构化泡沫已经出现。估值昂贵将是制约下半年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大盘过了5000点后的潜在调整忧患,不能不使人保持冷静与清醒。因此,证券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虽然依旧存在,但是由于短期的升幅过大,机会的把握难度已经开始加大。对于股票市场来说,走势的分化不可避免。              本报记者 许超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