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是外象 弊端藏背后 ——海峡两岸高校设计教育研讨会侧记 林明杰 |
艺术设计在我国高校迅速成为最为走俏的专业之一,但在火爆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弊端。日前,海峡两岸高校设计教育研讨会在沪举行,有关专家对弊端进行分析。 纷纷开设学费高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高校艺术类考生每年以百万计。全国2000余所高校已有近半数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而其中大部分为艺术设计类专业。除了原有的31所艺术类本科院校,许多综合性大学、民办高校和新成立的高校独立学院纷纷投身于艺术设计教育。而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也连年攀升,在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的2007年教育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中,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以每学年学费1万元而独占鳌头。 上海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章晓岚指出,处于蓬勃发展期的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对专业特殊性把握不够等原因,不少院校存在问题,亟待引起教育界及社会各方的重视。 培养目标不明确 不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流于形式,对培养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专业设置和专业覆盖面过窄,知识老化、方法陈旧。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制造产业的需求这一主要目标,也无法与国际接轨。 盲目扩招不科学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一些院校盲目扩招,严重师资不足,大量的教学工作量压在现有教师身上,顾此失彼,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一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强。有的院校办学条件差,缺乏专业书籍,设备简陋,根本无法适应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需求。 师资结构欠合理 教师上课放任自流,养成了学生自由散漫;有的教师教学严谨性不够,打分随意性大。一些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实践经验,某些实践课程无法真正给予学生指导。有些艺术设计院校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课教师多过专业课教师。甚至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评分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学大纲、计划、教材不健全,教育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性得不到保证。 轻视理论兼职多 在我国设计教育界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设计教育实践,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状况,以至于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持有这样一种思想,在外面有兼职,能赚钱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办学模式互模仿 众多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模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如广告设计专业,大部分学校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如出一辙。很少有学校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其中有学校投入资金欠缺的原因,更有盲目模仿、不能系统规划的问题。与会专家认为,相对于设计业在中国的发展势头,目前的高校设计教育的理论探讨还显得比较薄弱。“海峡两岸高校设计教育研讨会”上,台湾同行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本报记者 林明杰 评论 0709031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