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9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阪无“贼”
田径世锦赛昨鸣金 创下兴奋剂检测“零”纪录
杨明

  ■ 牙买加队夺得女子4×100米接力银牌,4员女将赛后喜笑颜开 图 新华社

  虽然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没创世界纪录,但有一项世界纪录诞生,那就是“零”兴奋剂丑闻。可以说,这是比打破“一打”世界纪录都值得惊喜的一件事。

  有人会说,不吃药和擦干净屁股有什么区别,本来就是应该的,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没错,公平竞争本来就不该使用兴奋剂,但是,就这么一个人类基本道德常识,在此前的世界田径锦标赛24年历史上,每届都有人违反。

  1983年第一届,那时还没有药检,不设警察,不等于没有小偷,此为个案,不论。1987年发现3人,其中包括“天下第一贼”——加拿大“世界飞人”本·约翰逊。后面4届,揪出了一些“小贼”,每次都不少于4例。到了2001年,一家伙揪出13人。两年之后,一批“大贼”被擒,包括美国的世界女子短跑双料冠军怀特、欧洲男子100米冠军钱伯斯等。上届,总算庆幸,只查出了2人。

  本世纪初开始,兴奋剂的浊浪几乎要摧毁世界田坛,一大批世界名将被查出使用禁药,一种“隐性”新药在美国一家高科技试验室诞生,催出了蒙哥马利、琼斯、怀特、加特林等世界“第一飞人”。这些消息给田径运动致命的打击,世界响起“取消所有21世纪以前的世界田径纪录”的呼吁。

  谁还信任田径?谁还敢信任明星?田径运动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于是,国际田联举起“断头铡”,第一次严重违禁者,禁赛4年;再犯,终身禁赛。

  不知是威慑起到了效果,还是药检不先进,这次的“零”纪录,让大家松了口气,但与此同时,怀里依然揣了只兔子。因为,截至昨天,大会没有宣布,但还不等于没事故;因为,还不知道最后一天比赛的选手中,是否有胆子大的。

  在巨大的名利和财富的诱惑下,“天下无贼”能实现吗?这个问题恐怕如同问“有了警察是否就没有小偷”一样难以回答。

  兴奋剂为何屡禁不止?这和人性的弱点有关,也和新药总走在药检手段前面有关,也就是说,“小偷”的新式“武器”永远比“警察”的侦探仪器先进一步,“魔”、“道”之间有个时间差,所以,侥幸的“贼”便斗胆钻空子。看来,加强道德教育和避免“马后炮”,应该是实现“天下无贼”的重要前提。  杨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