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特别报道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 广 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0版: 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碉楼之乡广东开平

邓海平

  ■ 塘口镇宝树楼
  ■ 塘口镇迪光楼
  ■ 自力村碉楼群
  ■ 蚬冈镇南兴里斜楼
  ■ 开平雕楼群

  到广东开平,不禁被各种碉楼群所震撼,是谁把欧洲的城堡搬到了中国传统的乡村?

  开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素有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的美誉,日前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大量开平劳工怀着“淘金梦”飘洋过海,踏上了未知的谋生之路。这些被人称作“金山伯”和“花旗客”的开平人历尽艰险,只有少数人能九死一生,赚了钱后回到家乡,建起了一座座碉楼。开平历史上碉楼最多时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

  自力村

  时空流转的碉楼人生

  碉楼里的人生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怀着探寻究竟的心情,我走进了塘口镇自力村。

  自力村的铭石楼有“华侨家庭博物馆”之称,碉楼中保存完整的中西式家具和日常用品,仿佛主人只是刚刚出门。进入大厅,首先看到的是正面四幅1.2米高的照片。西装革履的楼主人居中,他的两旁,分别是留居祖屋和在香港、美国生活的三位夫人。结发夫人一身传统的打扮,而另两位则年轻时髦。这是一个在当时开平侨乡非常普遍的具有国际色彩的家庭结构。

  一楼厅堂两边隔屏上镶嵌着绘有各种吉祥图案的法兰西浮雕彩色玻璃画,落地的进口座钟走过了80多年的光阴依然在运行。二楼和三楼的房间里,散放着主人带回的几只“金山箱”。卧室的梳妆台上还存放着当年进口的法国香水瓶、口红盒,以及香烟盒等物品。衣柜里还摆放着当年碉楼主人所穿过的服装,有小孩和女人穿的进口丝裙,也有男人的西装和马甲,以及各式各样的唐装。八仙桌上,一张英文的《芝加哥日报》泛着发黄的光。在三楼大厅,窗前的桌上,放置着一台西式留声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出品的唱片依然可以播放。

  出来,站在碉楼前,相距仅数米,时光已百年。

  马降龙村

  乡野里的拜占庭

  当我搭乘当地摩托驶入蚬冈镇锦江里地段,远远地便看到夕阳余晖下,高高耸立在竹丛树林中的“开平第一楼”——瑞石楼,其顶部四周的罗马穹窿顶和拜占庭穹窿顶,给人以非同寻常的美感。一片茂密的竹林,几十户民居掩映其中。

  马降龙古村落就坐落在竹海之中,背靠天然屏障百足山,面向潭江。村落为棋盘式布局,规整严谨;村里巷道纵横,垂直交错;房屋式样一律为三间两廊,房脊有船脊、草龙脊、凤头脊等。不少人家墙面有仙鹤、麒麟、孔雀、瑞狮、祥龙和松树、牡丹、荷花、修竹、宝葫芦、暗八仙等浮雕。

  漫步村中,翠竹森森,花香鸟语,恰似置身世外桃源。   邓海平

  旅游提示

  交通:上海到广州,广东省汽车站(广州火车站旁)转乘去开平的汽车,早上6∶30至晚上7∶30,每隔35分钟有一班。开平县城去各著名碉楼、民居景点,一般在一二十公里,班车频密。义祠汽车总站至马冈的班车经过立园、自力村;义祠至金鸡的班车经过加拿大村、赤坎镇、马降龙村、锦江里。建议租摩托车去各碉楼,省时方便。

  住宿:开平村民一般不留宿,住宿可去赤坎镇或开平县城。

  美食:开平人喜食狗肉,茶楼酒馆有“五香狗肉”、“狗肉煲”、“狗肉饭”等,煲仔饭、豆腐角、鸭粥也是开平最美味的食品。另外,开平的西点也很好吃。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